至于苏牧自立为王一事,尽管在朝野引起震动,但受当前朝廷战略所限,并未采取进一步行动。
然而,南方有慕容复,北方有苏牧。一位登基称帝,一位自立为王。此事自然掀起轩然,举世瞩目,人人议论纷纷。
与此同时,武林各派也暗流涌动。
自获准离开邺城后,少林、武当等门派便竭尽所能将消息传回师门。必须让本门了解事态,哪怕不知全貌,也要知晓大略。否则,一旦流言四起,师门必将陷入被动。
玄渡、俞莲舟等人甫离邺城,便第一时间传讯回山,禀明此地情势。
消息不胫而走,终传至东州慕容复耳中。
得知此事,慕容复嗤之以鼻。
“称王?呵,懦夫行径。”
此时的慕容复志得意满,自认已光复大燕。虽仅据半州之地又何妨?大燕既已宣告重临世间,便足矣。因此听闻苏牧只敢称王,自然不屑一顾,认为此人连称帝的胆量都无。
“复儿,休要理会他人。当务之急是应对朝廷大军。”慕容博见儿子如此狂傲,不得不出言提醒。
他无意计较苏牧如何行事,眼下保全自身才是根本。
谁知慕容复早已被胜利冲昏头脑,全然不将朝廷兵马放在眼里,自以为随手可灭。
“父皇不必忧心。朕麾下人才济济,更有悲酥清风助阵。朝廷大军何足道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悲酥清风并非万能。据为父所知,朝廷为永绝后患已兵十余万,统兵者更是善战的林重,切不可轻敌。”
见慕容复如此自负,慕容博心头火起,却顾及儿子颜面未加斥责,仍耐心规劝。
他深知儿子正沉醉于胜利,但仍需认清现实。如今麾下并无正规军队,不过聚集了些江湖草莽,其中多为匪类。若不及早组建正规军伍,日后必遭其害。
“复儿,当务之急是组建正规兵马。当选良家子弟,命邓百川主持此事。那些乌合之众,终究不堪重用。”
“父皇,关于军队组建一事……邓爱卿,如今进展如何了?”慕容复略显尴尬,随即望向邓百川。
邓百川连忙低头,轻声回禀:“陛下,太上皇,此事目前尚无进展。”
毫无进展?
慕容博原以为邓百川行事稳妥,即便未能竟全功,至少也能完成大半,怎会毫无成果?
“邓百川,你这是怎么办事的?”慕容博心中顿生怒意,办差竟如此不力?
邓百川苦着一张脸,无奈道:“太上皇,臣实在无法,无人愿意应征。”
“无人?”不等慕容博开口,慕容复已拍案而起,“怎么可能无人响应?”
我大燕民心所向,怎会无人从军?
这些人是要抗旨不成?
朕已下诏,竟无人前来,不是抗旨是什么?
慕容复岂容臣民违逆,当即决意强征:“既然不愿来,那就强征!不从者,杀!”
邓百川急忙劝阻:“陛下,万万不可啊!”
他一边说,一边向慕容博使眼色,盼他劝住皇帝。
“复儿,此时不宜强征。若无人自愿,便以金银为饵。当兵无非为饷银,多给银两便是。”慕容博比冲动的慕容复冷静许多。
他心知东州尚未完全掌控,强行征兵恐激起民变,动摇统治根基。
“爹,你莫非只是为反对而反对?”慕容复不悦,连“父皇”都不称,直呼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