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琦闻言感叹道:“邓将军说得对,仗自然要打,可怎么打,确实是个难题!”
“末将愿领兵出征。”公孙度主动请缨。
邓武光立刻上前一步,争辩道:“大人,公孙将军不宜出征,还是留守蓟城为好。请让末将前去!”
公孙琦自然不愿让自己的亲弟弟涉险战场,稍有不慎便可能丧命。因此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邓武光。
“邓将军,此战就交给你了。”
“末将领命!”邓武光抱拳应道。
……
冀州与幽州交界处,张辽已率五万大军抵达。吕布则带领玄甲军先行一步,作为先锋进入幽州开路。
对于进攻幽州,张辽信心十足。一方面北府军战斗力强悍,另一方面幽州军士气明显低落——从吕布一路高歌猛进、深入腹地便可看出。
不过张辽并不打算孤军深入。以吕布的实力加上玄甲军尚可如此行动,但北府军团更宜稳扎稳打。玄甲军攻下的每一寸土地,都需稳妥接收,而非一味追随其脚步冒进,否则一旦后路被断将十分危险。
就在张辽率北府军团稳步推进之际,斥候匆匆来报:“都督,前方线报称玄甲军已在渔阳郡前停下。幽州军出动十万人马,意图在野外与玄甲军决战。”
张辽闻言一怔,沉吟道:“代郡、上谷郡、涿郡已接连失守,幽州军竟选择在渔阳郡外与玄甲军野外决战?”他揉了揉眉心,低声自语:“究竟是有制胜底牌,还是无知无畏?幽州边军战力尚可,加上汤山大营等精锐,若我军轻敌,只怕……”
转念一想,以吕布的勇武与玄甲军的实力,即便面对十万大军,应当也能全身而退。
然而张辽未曾料到,吕布并无退意,反而斗志昂扬——此前一路势如破竹,未遇像样抵抗,如今终于迎来一场硬仗。
野外厮杀?正合他意!
吕布当即率玄甲军起冲锋。而对面的幽州军早已严阵以待,并未因骑兵冲阵而慌乱。事实上,幽州边军与汤山大营抽调的数万精锐组成三万精锐之师,军阵森严,肃杀之气弥漫四野。
要说幽州军的战力,其实还算强劲。他们出身苦寒之地,未曾被繁华消磨斗志,依然保持着进取之心。
尽管吕布率领的玄甲军气势迫人,这支精锐并未因此丧失战意。士气虽有低落,但在邓武光的激励下,军心仍可一用。至少没有出现一触即溃的局面。
可以说,玄甲军的冲锋确实取得了效果,只是不如以往那般显着。另一方面,幽州军的配合相当默契。漫天箭雨落在玄甲军阵中,虽然效果有限,却也稍稍延缓了他们的冲锋度。
这就迫使吕布不得不亲自出手了。他冲锋在前,方天画戟舞动如风,每一次挥击都能挑飞大片箭矢。再加上玄甲军身披重甲,箭矢的力大打折扣,唯一的作用就是阻碍前进。
不过吕布拥有特殊技能“飞将”,在技能加持下,玄甲军虽然受到度影响,却仍能抵消部分阻碍。
“那位就是天魔吕布吗?”邓武光望着大展神威的吕布,不禁低语。所谓“天魔吕布”,是因他在邺城之战中数次从天而降,手段狠辣,因而得名。既然被冠以“魔”之称,自然被归为邪恶一方,朝廷也默许了这个称呼。
“正是。不过末将认为,吕布一人再强,也难以抵挡十万大军。”身旁将领连忙回答,显然不认为吕布能改变战局。
“那可是凡境的强者,你太天真了。”邓武光丝毫不敢小觑吕布,反而十分重视这个难缠的对手。他深知凡境高手的可怕。
更何况吕布并非孤身一人,还统领着甲骑具装这等重装骑兵,确实不好对付。
“当然,不好对付不意味着不能对付。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守住渔阳郡,明白了吗?”邓武光话锋一转,表明即便敌人强大,也必须要坚决抵挡。
“明白!”众将齐声应和。此时此刻,谁都不能退缩,否则军法无情。
邓武光向来不是心慈手软之人,倘若有人胆敢在阵前胡言乱语,必定会以扰乱军心的罪名被处死。
先前那名声称吕布不足为虑的将领,其实是邓武光安排的人,目的就是警示众将,不可胆怯畏战。
否则,军法处置绝不轻饶。
既然邓武光做了这样的安排,军中将领自然心领神会,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
“传令!骑兵即刻出击,与敌军正面交锋!”邓武光对将领们的反应颇为满意,随即下令骑兵冲锋。
众将一时沉默。
片刻后,才有人开口问道:“将军,由谁领军?”
“这还用问?牛大,你带骁骑营上!”邓武光毫不犹豫地指向汤山大营的骁骑营校尉牛大。
牛大心中叫苦:“将军这是要我的命啊!”
然而军令如山,他不敢违抗。
违令即斩,迟死早死,终究一死——但凡是个正常人,都明白该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