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恭这边走得匆忙,青州军损失也重,最后只剩下不足五万人,不过随行的还有武德司与侍卫司亲军中的高手。
有武德司精锐和侍卫司亲军高手在侧,史文恭心里略定。得知后方有追兵,他反而没先前那么忧虑了。
追兵虽都是骑兵,至少有两万铁骑,可己方骑兵也不少,加上武德司和侍卫司的高手,史文恭并不太担心。
眼下只管全力撤退就好。
若对方穷追不舍,再想别的对策。
可史文恭一路疾走,他麾下大将李诚远却另有想法。
他提出一个建议:“大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敌军全是骑兵,我们还有步兵,两条腿怎么跑得过四条腿?”
“是啊,不如摆开阵势,和敌军打一场!”李诚远话音一落,周围人纷纷附和,都觉得应该这样做。
确实,再这么逃下去,只怕最后大家都得完蛋。
“你们打得过吗?”
史文恭不是不明白道理,但关键在于能不能打赢。
这是个问题。
所以他不得不提出这个关键疑问——到底能不能打得过?
打?
当然可以打。
可问题是,打得赢吗?
李诚远:“呃……”
能不能打赢?
不好说,但不打就没机会了。
面对史文恭的质疑,李诚远只好说:“大人,不打,就真的没机会了。”
“没机会,也总好过被敌军铁骑冲散。汉军骑兵的冲击力你我都清楚,何必冒这个险?”
史文恭执意不允,坚决反对迎战。
他认为眼下最稳妥的做法就是继续撤退。
“等我军退到归义县,再根据情况决定。现在绝不能在野外开阔地带与敌人决战,那不明智。”
史文恭很清楚,若在野外与敌军正面交锋,绝不会有好结果。加上己方兵力不占优势……唉,两万铁骑啊,就凭这五万人,怎么抵挡?
“大人,可对方全是骑兵,我们这样一味奔逃,等到了人困马乏时,还怎么打?”
李诚远之所以主张迎战,是因为现在不打,士气一再跌落,到那时更无法再战。
士气一垮,战力就垮,所以……
就在李诚远苦心劝说的当口,郑三快马加鞭赶到,急急回禀:“大人,斥候来报,打的是汉王的旗号!”
“什么?”史文恭闻言脸色骤变,脱口惊呼。
汉王?竟是亲自领兵追来了?
“大人,”郑三接着报上消息,“底下探明,敌军两万铁骑已分兵,一股约莫万人去追荣都督了,眼下咱们眼前只有一万——这机会,不是没有啊……”
“一万!”史文恭心头微动,但仍谨慎问道:“可这一万骑兵,你们有把握拿下?”
“大人,关键不在那一万骑兵,而在汉王!”李诚远见他有松动,连忙趁势进言,“汉王亲征,身边兵力单薄,这不正是天赐良机吗?”
“是啊大人,”郑三也在一旁鼓动,“若能斩杀那汉王,便是立下不世之功!”
他们麾下现有五万精锐,其中两万骑兵、数千重甲步兵,更有侍卫司与武德司的高手随行——只要能制造出时机,这批精锐便能创造奇迹,为大夏除去心腹大患。
史文恭确实心动了。
这,难以抗拒。
但他仍不免踌躇。
要不要再等一等?这决定,他一时还下不了决心。
……
就在史文恭犹疑不定、一再错过战机的同时,苏牧已率金凤卫、锦衣卫与银甲铁骑共约一万三千人疾驰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