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怎么想马文京不知道,但他自己明白,撑不了太久了。
临淄城如今就像个桶,只差一个点火的人。可这个人是谁?没人说得准。
马文京心里清楚,再拖下去必定要出大事,所以他对田耕荣也不绕弯子,反复把话说明白。
“现在就差有人来点火了。万一真出事,恐怕我们手下的兵转眼就会把我们卖了。”
田耕荣一听这话,脸色接连变化,压低声音问道:“不至于吧?”
他顿了顿,又补充说:“那可是中央军,怎么可能投降?”
马文京长叹一声,说道:“按常理是不会,但现在汉军宣传说,只要投降就从轻落,关键是还能分到田地。”
“什么?”田耕荣大吃一惊,满脸不可置信。
马文京没理会他的表情,继续说道:“这对那些大头兵来说,难道不是天大的吗?”
他接着抱怨道:“中央军又怎样?也分亲疏远近。十二卫禁军待遇才好,我们虽也是中央军,哪有那样的待遇?而且就算是十二卫禁军,待遇恐怕也比不上汉军那边的政策。”
中央军又如何?和十二卫禁军一比,待遇差远了。关键是现在连十二卫禁军的待遇也大不如前。
上面的人哪管下面死活,能捞就捞。只有死心塌地跟着主官的才能吃上肉。要是站错队,就别指望什么待遇了。
田耕荣越听越心惊,目光惊恐地低语:“马大哥,你这是……”
“别别别,别这么看我。我绝对没有勾结敌军,是手下一个兵告诉我的。我以前帮过他,他就来提醒我,让我早作打算。”
马文京连忙为自己辩解,再三强调这些消息是手下士兵透露的,自己与敌军绝无勾结。
田耕荣当然不肯轻信,但他也明白马文京并非胡言。眼下的局势确实已败坏至极,中央军八万人里,至少半数不愿再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荣奇麾下的嫡系部队,他们还有几分战力,几分斗志,都成了未知数。
总而言之,情势已相当危急。
…………
徐州,下邳。
安云天抵达的消息,很快就呈报到了徐州州牧万无量的面前。
万无量闻讯,脸色骤然一变——这意味着青州的情况恐怕已十分不妙。
果然,安云天与他交谈之后,传来的消息更加严峻。
安云天也补充说明,如今青州局势极差,应转为重点防御,而非继续派兵支援。
“青州局势混沌,依我看,多半已经全失。眼下要之务是加强防备,而不是考虑主动出击。不知万大人认为如何?”
万无量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安云天,暗忖:就你这副模样……可曾与敌军真正交手?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开口问道:“安大人,你就这样撤了?”
“什么叫‘我就这样撤了’?”
安云天脸色微沉,眼中掠过一丝不满,但终究按捺下来,接着叹息道:“万大人,我也是无可奈何啊!”
他又何尝不想坚守?只是敌军太过狡诈。
万无量却不以为意,反而提醒安云天:这样的局面,实在不好向上禀报。
“安大人,咱们明人不说暗话,青州如今情况究竟如何,你我皆不清楚。若真这样报上去,你觉得合适吗?”
安云天当然知道不妥,因此才想拉上万无量一同承担。他正思索如何说服对方,却见有人匆匆入内,附在万无量耳边低语。
万无量的神色接连数变,安云天察觉有异,立即询问:“万大人,出什么事了?”
“幽州军来了,是从海上来的。看来他们撤得很快。”万无量放下茶杯,语气平静地说道。
“幽州军撤了?东莱水师也跟来了?”安云天闻言心头一松,这岂不是天助我也?若连幽州军与东莱水师都已撤离,青州必已失守。
“没错,他们一同抵达。看来青州那边,确实已经无望了。”万无量点了点头,已确信青州彻底沦陷。
安云天灵机一动,向万无量提议:“万大人,既然这样,不如请公孙大人一同参与?”
三位州牧联名上书,应当足以应付了。
青州四十万大军覆灭,必定无力防守,即便局势略有出入,也改变不了大局。如实呈报才是明智之举,难道还能谎称青州仍在抵抗不成?
青州还有谁能支撑局面?
荣奇、史文恭必然已战死沙场,青州境内已无人能抵挡汉军。关于如何汇报战况,难道还需要再商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