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吗?”
马文京担心这是不是世家设计的陷阱,意图引他们上钩。
要知道汉王对待世家向来严苛,这些名门望族当真会轻易屈服吗?
马文京谨慎地开口:“汉王对世家向来不友善,这些世家”
“青州世家历来如此。若是主动投诚,或许还能保全部分家业。待城破之时,谁又能预料汉王盛怒之下会作出什么举动?”田耕荣边说边做了个抹喉的手势。
“确实如此。城破之后结局难料,若能选择自然要抢占先机。有了功劳傍身,处境总会好些。”马文京若有所悟地点头,显然认同了田耕荣的分析。
“既然如此,田老弟可有什么良策?”既已作出决断,马文京便直截了当地询问田耕荣的计划。
“老兄请看,如今四门虽由徐文斌、柳宏才二人掌控,但要说毫无破绽却未必。眼下情势危急,上头执意顽抗,底下将士未必情愿。东门守军中就有部分士兵心存犹豫,我们正好从此处着手。”
田耕荣行事果决,已然找准突破口,决定从东门打开局面,控制城门迎接汉军入城。
“此事必须战决。你我二人需亲自上阵,一人负责攻占城门,一人率部阻击援军,意下如何?”
“好!那就由为兄来担当夺城之任!”马文京主动请缨。
田耕荣轻叹道:“此事凶险,还是让我”
“不必多言,我来。”马文京摆手打断,态度坚决。夺城之事,他当仁不让。
“老兄年事已高,还望三思。小弟年轻力壮,理当承担重任。”田耕荣仍想劝说。
但马文京心意已决,转而询问行动时机:“休要再劝。何时动手?今日?明日?还是后日?”
见劝说无果,田耕荣叹道:“尚需时日联络布置,急不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能出城联络?”马文京皱眉追问。
“不可。但可通过锦衣卫传递消息,他们自有门路。我们静候佳音便是,约莫还需一两日准备。”
“好,此事就全仰仗老弟了。”马文京郑重点头,将希望寄托在田耕荣身上。
要说田耕荣真是行动迅,短短几天就折腾出这么多动静,可见此人确实有手段。反观自己……唉,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临淄城外,汉军大营。
中军大帐之中,苏牧坐在主位,翻阅各方情报,了解攻城进展。这几日汉军并未大举进攻,而是采取攻心之策,试图瓦解夏军斗志,以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
目前看来,这策略颇有成效。
“此计甚好,城中已乱作一团。夏军与世家大族、士绅豪强矛盾激化,百姓也怨声载道,只差有人振臂一呼,带他们揭竿而起。”
“总而言之,临淄城已是桶,只缺一个点火之人。”
苏牧根据情报做出总结,意思很明确:攻下临淄指日可待。
“大王,局势虽对我军有利,但臣仍担心有人狗急跳墙。一旦乱兵失控,什么疯狂之事都做得出来。”
于凤舞先是肯定当前形势,随即提出关键问题:若城内夏军彻底疯狂,遭殃的必是城中百姓。八万大军一旦失控,对临淄百姓将是灭顶之灾。
“大都督所言极是。”
戚继光起身行礼,恭敬附议:“大王,大都督的顾虑确有道理。”
苏牧闻言轻笑,淡然道:“此事或有可能,但城中八万夏军并非人人愿顽抗到底。据锦衣卫密报,至少半数士兵有意归降。”
“半数士兵?”
于凤舞挑眉,略显意外:“此话当真?”
若真有一半士兵愿降,形势将大不相同。只是这消息是否可靠?会不会是敌方奸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