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孙站在路口,手里拎着行李卷,笑得一脸憨厚。江砚洲快步迎上去,慕晴牵着两个孩子跟在后头。
“部队要搞家属副业试点?”她眼睛一亮,“真的假的?不会是吹牛吧?”
“我能骗你?”老孙咧嘴,“优先军嫂创业项目,上面还给政策支持。我一听就往回赶,这不,第一个念头就是你们家‘晴砚’。”
江安立马跳起来:“那我们赶紧开小卖部!我要当收银员!”
江悦举手:“我糖!”
慕晴没理他们,转头看江砚洲:“你说呢?”
他点头:“你想干,就干。”
当晚,慕晴把军嫂们全叫来了。人挤在客厅,凳子不够坐,有的干脆蹲地上。
“我想在镇上开三家小卖部。”她开门见山,“都挂‘晴砚’招牌,卖日用品、零食,主推咱们的养生糖。”
张嫂搓着手:“听起来好,可咱没经验啊,赔了咋办?”
“十块钱入股,愿意干的都能入。”慕晴从布包里掏出账本,“上个月单店净赚八十六块五,这是实打实的数。亏了算我的,赚了大家分。”
李嫂犹豫:“政策能允许个体开连锁?”
“国家现在鼓励个体户。”她拍了下桌子,“咱合法经营,照章纳税,谁敢说不行?再说,有江营长在,怕啥?”
江砚洲坐在角落喝茶,听见这话差点呛住。
众人哄笑,气氛松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慕晴带着几个军嫂去踩点。供销社后街有个空铺面,房东是个老头,正蹲门口抽烟。
“这地方偏,没人来。”老头摇头,“租给你也白搭。”
“一个月五块,签半年。”她说完,顺手从空间里摸出一小碗蜜薯,“大爷您尝尝,新品种,甜得很。”
老头吃了两口,眼睛直了:“这味儿……比国营食堂的还香。”
“以后店里天天有。”她笑,“您要是租给我,我送您一斤。”
老头立马进屋拿合同。
学校门口那间更顺利,原租客听说对面要开正规小卖部,自己搬走了——嫌竞争不过。
菜市场入口最难搞。一家杂货摊占着位置,老板娘见她们来看铺,直接堵门:“别打主意了,这地我包了十年!”
慕晴也不恼,回头让军嫂煮了一锅姜糖水,摆在摊前免费喝。
“天冷,暖暖身子。”她招呼过往买菜的,“里头加了枸杞红枣,补气又提神。”
不到半天,围了一圈人。老板娘的摊子冷冷清清。
第三天,她主动找上门:“你要租,行,但得给我五十块搬家费。”
“十块。”慕晴说,“多了没有。”
“三十!”
“十二,爱要不要。”
最后十五块成交。
三处铺面全拿下,装修立刻开工。蓝底白字的“晴砚小卖部”招牌连夜赶制,角上印一朵太阳花,江安江悦一人抱一块板,挨个去贴。
“爹!你看我贴得正不正!”江安踮着脚,歪头瞄。
“往左一点。”江砚洲双手插兜站旁边,“再高两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