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根基,已然动摇。
就在这片令人窒息的混乱与绝望中,一个清朗沉稳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地响起。
“父皇,儿臣有本奏。”
三皇子一身素色朝服,从队列中走出,每一步都踏得极为沉稳。
他手中,捧着一卷厚厚的册子。
皇帝疲惫地抬起眼,浑浊的目光落在这个一向不太引人注目的儿子身上。
“说。”
“儿臣以为,眼下救灾,不在‘救’,而在‘疏’与‘立’。”
三皇子的声音,瞬间压过了殿内所有的杂音。
“第一,开仓放粮,稳住人心。灾民非流民,乃我朝子民,饿死一人,便是国耻。”
“第二,以工代赈,疏通河道。与其坐等朝廷救济,不如组织青壮自救。今日疏通的河道,便是来年春耕的命脉。”
“第三,严惩贪腐,以儆效尤。所有在此次水患中渎职、贪墨之官员,无论职位高低,无论牵涉何人,一律严查到底,用他们的血,来祭奠死去的万千百姓!”
他每说一条,朝堂上就安静一分。
等他说完,整个太和殿,落针可闻。
这些道理,人人都懂。
但把它们串联起来,变成一套环环相扣、直指要害的方案,并在这时说出来,需要的不仅仅是智慧,更是胆魄。
太子站在队列前方,看着侃侃而谈的三皇子,眼神阴沉得能拧出毒汁。
一个御史忍不住出声讥讽:“三皇子殿下说得倒是轻巧!开仓放粮?请问粮在何处?以工代赈?钱又从何来?如今国库空虚,连老鼠进去都得含着眼泪出来!”
三-皇子甚至没有看他一眼。
他只是将手中的册子,高高举起,由内官呈递上去。
“父皇请看。此乃儿臣数月前巡查扬州、湖州等地时,劝说地方官府加固堤坝、预备粮草的记录。此次洪灾,这几处州府,灾情最轻。”
“此外,儿臣斗胆,已联络一位心怀天下的义商。她愿即刻捐出白银三百万两,并以市价,向朝廷提供足够五十万灾民食用三个月的粮食!”
轰!
这句话,如同一道天雷,在死寂的朝堂上炸响。
皇帝猛地从龙椅上站起,一把夺过太监呈上的册子,枯瘦的手指因激动而剧烈颤抖。
他飞快地翻看着。
那上面,有周密到令人指的救灾方案。
有各地堤坝加固前后的清晰对比图。
更有每一笔预备款项的精确流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不是一份奏折。
这是一份早已写好的,扭转乾坤的答案!
“好!好!好!”
皇帝连说三个好字,枯井般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光。
他死死盯着三皇子,那目光里,是前所未有的欣赏、倚重,与最后一丝希望。
“朕命你为钦差大臣,总领南境一切救灾事宜!”
“赐尚方宝剑!先斩后奏!”
与此同时。
“红楼”总部,最高阁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