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影视编辑器 > 第十二章 水花真正的目的(第3页)

第十二章 水花真正的目的(第3页)

虽然他表面上反对种植蘑菇,但是却是偷偷的让自己的儿子水娃去种。

而他自己却是准备去水花集团的蘑菇种植基地打工,这样一来绝对是稳赚不赔旱涝保收。

清晨的闽宁村笼罩在一层薄雾中,二十多个白色大棚整齐排列在村东头,像一串巨大的珍珠。

马得福蹲在自家大棚前,在本子上记录着温湿度数据。

才一个月光景,这个曾经最穷的移民村已经变了模样。

“得福!我家菌丝满了!”邻居马栓兴奋地跑来,手里捧着一块长满白色菌丝的培养料,“你看,跟凌教授说的一模一样!”

马得福笑着点头:“水花集团的技术员下午来收第一批,价格比保底还高三毛。”

不远处,李大有背着手晃悠过来,眼睛往大棚里瞟,嘴里却嘟囔着:“哼!白花花的东西,谁知道吃下去会不会闹肚子……”

“大有叔,”马得福早已看穿他的心思,“您家水娃的大棚这两天该通风了,凌教授说的。”

“谁、谁让他种的!”李大有像被踩了尾巴的猫,“那小兔崽子背着我贷的款!”

说完快步走开,方向却是水花集团的种植基地。

水花基地坐落在闽宁村三公里外的平地上,十亩连栋温室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李大有在门口徘徊了十分钟,才磨磨蹭蹭掏出身份证登记。

“李大有?”登记处的姑娘抬头看他,“您是金滩村的吧?李总特意交代过,您来了直接去三号棚,工资按熟练工算。”

李大有心里一惊,暗骂:“好个李水花,早算计好了!自从嫁给了苏宁是越来越精明了。”

但听到“熟练工”三个字,又忍不住挺了挺腰板。

穿过消毒通道,眼前的景象让李大有瞬间石化……

数百个钢架整齐排列,每个架子上都摆满了菌袋,十几个村民正忙着喷水、测温。

最震撼的是中央控制室,一整面墙的显示屏闪烁着各种数字和曲线,两个穿白大褂的年轻人正在操作电脑。

“这、这是种地?”李大有结结巴巴地问带路的技术员。

技术员笑了:“叔,这叫工厂化种植。那边是智能控温系统,能根据菌丝生长阶段自动调节——”

“哼!花里胡哨!”李大有强行打断,声音却没了往日的底气,“我们庄稼人讲究的是看天吃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有叔!”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李水花穿着简单的牛仔裤和白衬衫,手里拿着记录板走来,“您能来太好了,三号棚正缺您这样的老把式。”

李大有哼了一声,眼睛却忍不住往四周瞄:“我就是来看看,你们这些年轻人瞎折腾……”

李水花不以为意,亲自带他参观。

她掀开一个菌袋:“叔,您看这菌丝,比露天大棚的密实多了吧?”

李大有凑近一看,心里咯噔一下……

那菌丝白得像雪,密密麻麻布满了培养料,比他儿子在家折腾的强了不知多少倍。

他强撑着嘴硬:“谁知道长出来啥样……”

一周后的午休时间,李大有蹲在基地食堂角落,捧着饭碗狼吞虎咽。

水花基地的伙食让他暗暗吃惊……

两荤一素,米饭管饱,比家里吃得都好。

“叔,您慢点吃。”同桌的马栓递过一碗汤,“听说您被评上先进了?”

李大有抹了把嘴,掩饰不住得意:“哼!那些小年轻懂啥?我一眼就能看出哪袋有问题!”

这倒是实话,多年的务农经验让他对细微变化异常敏感,已经挽救了三批可能染菌的菌袋。

吃完饭,李大有鬼使神差地溜达到实验区。

透过玻璃墙,他看到凌一农正和李水花讨论什么,桌上摆着几个培养皿。

凌一农的白大褂上沾着泥点,头乱得像鸡窝,哪还有半点教授的样子?

“……菌草配方还要调整,钠含量偏高……”凌一农的声音隐约传来。

李水花点头记录:“教授,冷库已经准备好了,第一批鲜菇下周就能往福建。”

李大有听得入神,没注意身后来了人。

“爹?您在这干啥?”儿子水娃的声音吓了他一跳。

“我、我遛弯!”李大有慌忙转身,看到儿子抱着几本书,《食用菌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你拿这些干啥?“

水娃眼睛亮:“凌教授给的!爹,咱家大棚出菇了!虽然个头小点,但水花集团全收了,一斤两块三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