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一切从简,之后按照新皇登基的惯例,岚尽月追封先人,授封有功之臣,惩处贪官污吏,肃清朝堂,大赦天下,各地大牢一夜清空。
对于世人的批判,她根本不在意,当你足够强的时候,旁人的闲言碎语落在身上不过是几粒尘埃,不痛不痒。
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老皇帝疑心重,几个有封地的王爵早在他年轻时候就被明里暗里处理了,这给现在的岚尽月减轻了不小的负担。
那时几个王爷接连出事,不是犯事被诛九族,就是举家被仇家灭门。那时还没人怀疑到皇帝身上,只是觉得他未免太过嗜杀,几个王爷说杀就杀,有点风吹草动就夷族。
皇帝的残暴名声就是那时候传起来的,直到后来越传越盛。
而现在,当皇帝做过的所有事情被摊开放到世人面前时,对于那罄竹难书的罪行,世人竟罕见地沉默了,不是觉得震惊,而是他们现……居然找不到一个契合的词来骂他!
极奢淫逸,残害忠良,大兴土木……前几年甚至因为搞造行宫的银子而卖官鬻爵!
尤其知道当年岩门峡一事后众人更是义愤填膺,皇帝刚死的那些日日夜夜,每天都有人在咒骂他。
十万将士啊!
他们是多少人的兄弟?是多少人的儿子?又是多少人的父亲呢?!
他们行军的每个昼夜里,又有多少人在为他们祈福祝祷,乞求上苍保佑他们平安归家?
当年岩门峡一战惨败,十万人化为累累白骨,所有人都以为他们是为了保卫家国,虽死犹荣!
可现在才知道,他们放在心尖尖上牵挂的家人,不过是上位者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他们的死与自己的信念背道而驰!
他们有一瞬间觉得自己的天都塌了,对于君主的信仰产生了动摇,各地趁此冒出不少起义军。
而这时,新皇终于出手。
这个国家摇摇欲坠,暗地里不知蛰伏着多少毒虫,岚尽月早就想给它重新锤一锤地基了。
起义军里不乏地主财阀土皇帝做后盾,而趁着这个时机,手握纲热武器的岚尽月直接派人将他们一个个一网打尽。
还能听进话的,他们就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降,无法沟通,大肆煽动民众造反的,直接以暴制暴,炸死了事,然后一家家收缴“战利品”。
很多还没来得及行动的人见此心生惧意,便歇了心思。
起义热潮很快就被压下去,而大家也都知道了,新皇不仅对达官显贵狠,对底下人也狠,有种……为达目的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狠!
不过再看她的目的……嗯,都安分了,没话说了,老老实实种地吧。
眼看着百姓稳定了,岚尽月又一次大赦天下,上次的罪犯大多死在起义路上了,现在大牢里关的,几乎全是被哄骗送死的黎民百姓。
这一放出来,谁不痛哭流涕说帝王心善?
圣旨几乎是一道接着一道,从皇宫出后由东疆和宣南王这边的人手快往全国扩散。
于是,还沉浸在起义余韵中没回过神的人又猝不及防知道了减免赋税一年的消息。
且新皇还重新制定各级赋税条例,接连推出利民政策,并下派东疆人员到各地教授种植高产粮种。
这些领头的身上都携带着一把尚方宝剑,如遇贪官污吏,奸佞邪臣可先斩后奏,帝王不予追究。
派出去的人大都是新皇死忠,那可谓是遍地洒热血,还无师自通给他们学会了洗脑。很快,新皇的名字传遍了大虞,还一不小心震慑到了几个边塞国。
听说,前大越、现大虞皇帝手中有神秘武器,能瞬间取百余人性命,哪怕隔的很远,她让你死,你就不能活!
这传的有鼻子有眼,直至后来越传越离谱,一时还真让他们不敢来犯,边疆是前所未有的平静,只偶有摩擦。
而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大臣们虽对岚尽月的女子身份还颇有微词,但其它的却没人敢有异议。
她在逼宫之夜展现出来的强悍和冷漠狠绝已深入人心,因此站在她那边的朝臣都不敢随便招惹她,毕竟换了别人说不定还有求情的机会,但她,说拧断脖子就真拧啊!
况且,她这人还格外“尊重”别人的意见。
若有人谏言,她权衡利弊后选择性听取;
若有人不服她,想以死谏相逼或是试探,但撞柱后还活着,她一定会确定人咽气后再去考虑对方所求。
就比如登基后不久,一个七皇子的拥趸因为看不起女人当政,在早朝大放厥词,要岚尽月让出帝位,交由先皇最优秀的儿子七皇子来继承,还当廷撞柱想要用舆论逼迫她,只是伤势不严重,还活着。
而永昭帝不按套路出牌,非让御林军架着他往柱子上撞,直到人咽气了才罢休。
随后下旨解禁七皇子府,给他送去很多赏赐,绫罗绸缎,金银珠宝,以及一大批下人。
任凌昭听说岚尽月当了皇帝后满是不可置信,接着又听闻了朝堂上的事,再结合赏赐,心中不免得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