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于这些前所未见的新奇工具,刘汉并不看好其实际用途。
相比之下,造车的工作进展最快。
杜寒设计的奇特车辆已接近完成,只待装上车轮。
如今木匠们才明白为何要让铁匠主导造车——这辆外观怪异的马车所用木材极少,绝大部分为铁材。
特别是安装在车轴上的四个大轴承,七八名铁匠连续奋战五天才完成。
在等待泥模干燥期间,刘汉也亲自操刀,最终成功打造出八个。
杜寒创造性地引入螺丝技术,这些熟悉铁艺的工匠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掌握了相关技巧。
直到这时,木匠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幸亏有王函在一旁指导,否则单靠这群铁匠,恐怕一个月也造不出一个。
然而经过此次轴承制造的历练,这几个铁匠已完全掌握了这种原始轴承的制作方法,未来效率将不断提高。
对此成果,杜寒非常满意,再次慷慨解囊,参与造车的铁匠每人奖励五两银子,木匠每人一两。
王函因在轴承制造中的重要作用而受到表彰,所得奖金也是所有人中最丰厚的,杜寒给了他十两银子作为奖励。
近几日,杜寒抽空检查了士兵的队列训练,尽管结果与预期还有很大差距,但士兵们已逐步掌握基本的口令与动作要领,剩下的只是继续努力练习了,无需杜寒时时监督。
在杜寒的安排下,工匠们的伙食有所改善,大家干劲十足。
然而,隔壁院子偶尔飘来的刺鼻气味让他们起初有些抱怨,但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高炉需要整整一天才能完全烘干,在这期间,杜寒多次仔细检查,发现这些工匠的技术水平相当不错,炼钢炉的质量令人满意,几乎找不出明显的缺陷。
杜寒刚检查完高炉,就见到李政匆匆跑来报告说金启保到了。
还未等杜寒出门迎接,金启保就已经自行前来,身后还跟着几名随从。
还没等杜寒完成行礼,金启保便开门见山地问道:“杜寒,你说需要生铁时不是说要造火器吗?怎么我听说你正在搞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火器还造不造了?”
“回禀大人,右屯位置最前线,一旦建奴入侵必定首当其冲,所以我才想着提前准备一些火器,也好为大人分忧解难。”杜寒从容答道,话语显得庄重得体,“不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并非在鼓捣奇怪的东西,而是建造一座炼铁炉,将您提供的生铁炼成精钢后再制作锋利的火器。”
“带我去看看。”金启保兴致盎然,对杜寒十分欣赏。
不同于曹文诏那样的驻军将领,杜寒出身军户,这让金启保把他当作自家人一般对待。
来到工地后,金启保首先注意到那两辆奇特的双轮车。
他围着车子转了一圈,却依然不明白它们的具体用途。
“这是什么车?”金启保感到疑惑,他活了这么多年,从未见过这种样式的车辆。
“这是炮车,专门用来运输武器。”杜寒指着其中一辆车向金启保解释道,一旁的工匠也在聚精会神地听着,“行军时这两辆车前后相连,战斗时则分开行动。”
“炮车?装一门佛朗机炮就要这么复杂的结构?用这么多铁打造一辆炮车,你不觉得太夸张了吗?”金启保有些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