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美娱]业馀教父(修订版) > 第21章 奥斯卡赢家之困(第1页)

第21章 奥斯卡赢家之困(第1页)

第21章奥斯卡赢家之困

克拉克从车载收音机里听到席琳的声音时,副驾驶座上坐的是奥维茨,出租车从布鲁克林大桥下来,司机就开始不停调频,直到为《ForeverYoung》停下。

现在是周日,他们身处纽约。

席琳迪翁的那三首英文歌收录在《地球上的星星》的原声带里也会收录,而想要发行原声带,电影成功了才可以。电影发行方认为,既然其它宣传已经来不及做了,那麽只好靠音乐了,音乐的流行总比其它事物来得快,一首歌一夜成名的例子实在太多,因为歌只要3丶4分钟就能被完全直观地向公衆推销自己了。所以,有迪士尼唱片的帮助,在电台打个歌什麽的,还是轻而易举的。

克拉克感慨:“我之前没打算挣钱,看样子,可能还会有不错的收获。”

“可要是票房不佳,恐怕一周都挨不过去。”奥维茨从後视镜看了克拉克一眼,提醒他。

克拉克:“就算一周也支撑不了,也还可以卖录像带,它已经是《Amy》的姐妹篇了,和它一起卖给电视台也是一笔收入,我最初都没想到它还能卖给电视。”

奥维茨:“你的运气很好,经常莫名其妙就搭上了机会。要我说,15%的发行费太高了,明明是他们更需要我们,哪怕能砍下2%,幸好它的音乐本身就能创造起码百万美元的利润”

这次他们来纽约,是为了见达斯亭霍夫曼。

《雨人》剧本交到达斯亭霍夫曼手上已经快两个月,期间没有回复。

他自然不可能把它遗忘了,其实,霍夫曼两个月来都在研究它,他真的非常喜欢,看到台词都滚瓜烂熟了。可也却因此陷入了极深纠结如果拍《雨人》,《窈窕淑男》怎麽办?

79年上映的《克莱默夫妇》让他得到了80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小金人,满打满算他退出好莱坞也不过刚一年而已。他回到百老汇做舞台剧,但并不是说他就此与电影告别,他只是认为自己不可能复制斯宾塞屈塞的连庄经历,电影生态圈也是讲究平衡的,所谓“得奖衰三年”,这意味着之後有那麽几年,他是不具备竞争资格的,是得“沉淀”一下了。好的剧情类电影,如果有冲奥野心,那麽这几年内,是不会找他的。

奖项真实的目的为了分蛋糕丶赚名利丶捧人,也可以捧杀人。对电影本身而言没有关系,都是外界附加的,清高者不屑一顾,可要是永远没了这项肯定,那麽是不是又在反证它或他们并不是最顶尖?这是个无解的复杂问题。亨利方达已经那麽老了,他的演技毋庸置疑,但过去他从不参与演员间为了争一座奥斯卡而进行各种幕後厮拼,可为了得到奥斯卡的肯定,他现在也仍然在努力,这可不是因为单纯的虚荣和执念。

大部分刚得奥斯卡的演员,往往会在接下去的几年专注接其它类型品种的电影,比如多演可以获得票房保证的商业片。然而,作为一个对自己要求颇高的演员,他想他没衰退到为了榨取自己最後的那点价值,去捞钱,凑合着演出乏善可陈的电影的地步。他乐意在百老汇演出,而不是去演砸口碑烂片。

但演员终归是渴望拍电影的。舞台与银幕,演员与影星,不管追求的是演技还是名利或许百老汇与好莱坞之间的区别并不真的如此泾渭分明,它们间交杂着太多东西。好莱坞并不美丽动人,百老汇也并不安宁纯粹。对比电影而言微薄的出场费,最多也不过是坐满剧场的观衆当电影把一个故事变成永恒,年复一年地重现,百老汇却不可能出现两次完全一模一样的演出。舞台上的演员总是演一场少一场,今年合作过的搭档,明年或许无法在同一出戏剧里再次聚首;舞台没有NG,失误无法弥补,精彩也无法复制,这是完美主义的噩梦;经典名剧里的主角,海报上的人像背後依顺序起码排着两三个替补,常年累月共同排练相同的台词和动作,没有意外情况,出场的一般总是第一个。比起可以让名利麻痹自我的好莱坞,百老汇的残忍无情从来不加遮掩。

但大家都愿意说百老汇好,百老汇是成名前的跳板,还没去过好莱坞的每个人在那里都野心勃勃;百老汇也是过气後的收容所,从好莱坞离开後也就那里乐意提供掌声。最重要的是,百老汇能维护一个演员仅剩的那点尊严青春丶名利丶道德丶自我丶爱情丶友情丶家庭丶事业哪怕被好莱坞掏空一切,一无所有,唯有演技可以与岁月相伴。这是百老汇的魅力,但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电影演员要还是有所追求,是不会去为了安全感和演技上的保值而甘心永远蜷缩在那里的,他喜欢百老汇,却也更加留恋大银幕。

从他离开的时候起,他就已经计划好要如何回来了。79年的时候,他就已经为回归做好了准备,可《银翼杀手》终究从他手里溜去,那时,一个想进入电影行业的时装公司首席执行官带着《窈窕淑男》的初稿剧本找上了他。

这其中有些不愉快,霍夫曼对这个剧本有不少想法,他强烈的掌控欲也很难就此接受一个外行瞎指挥他看中的电影项目,尽管听取了他的建议後,剧本又修改了一整年。

《窈窕淑男》还处在早期筹备阶段,但是《雨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和它相撞档期了。

可是,要是说《窈窕淑男》的角色在挑战演员的角色跨度和表演技巧上是非常有趣的尝试的话,那麽《雨人》可能则是他整个演艺生涯中遇到的最好的剧本之一,而单以雷蒙这个角色而言他想,他应该是到目前为止,他接到的最好也是难度最高的角色了,这需要运气,像遭遇一见钟情,不是说靠实力丶靠等待丶靠争取就能得到的。要是错过,又得有多大的幸运才能遇到更好的?况且,并不是遇到更好的角色,就能抚平他错失这个角色的遗憾的。

《雨人》既然已经让他那麽耿耿于怀,他还有什麽好犹豫不决的呢?

这里面参杂着太多东西了简而言之,就是除剧本之外的一切。

克拉克和奥维茨在一间戏剧工作室见着了他。

而在到达工作室之前,在第42街附近的某家剧院,奥维茨下车买了两张晚上的演出门票,票上除了主要卡斯,也写着“导演:达斯亭霍夫曼”。

这个气质斯文的男人看着很舒服,但在私下的现实生活中比克拉克印象中的还要个头小。

其实他们以前见过,克拉克无比清晰的记忆告诉他,那是三年多前的事,那时他的左手无名指套着的婚戒还是另一枚。奥斯卡的离婚魔咒看来不但在女演员身上时常应验,连男演员有时也难以幸免。

霍夫曼不是那种“明显善于交际”的人,看他的外貌,可能会觉得他是那种举止和谈吐并不热情丶随性,但却也仍然让人觉得如沐春风丶性格温和的人。

可事实上,他更多时候太坦诚

几句寒暄後,他就开门见山地和克拉克他们说:“剧本展现的野心太大了。”

不到20岁的电影学院学生,拿着一份周密详尽丶成熟过分的剧本,还敢来找正在风头上丶最具盛名的演技派演员,这不是狂妄的野心是什麽?

沉默不知道持续了多久,即便像奥维茨那般能言善道,此刻也无法做点什麽。

现在,达斯亭霍夫曼就坐在他们的对面,手中也拿着一份剧本。

奥维茨刚才就看着他从一个文件袋里把它与几本软抄笔记取出。笔记本被写满字後就显得不再平整,那份剧本上也被贴了不少的便签条,纸张的边角有不少磨损。

但那不是《雨人》的剧本。

“这份剧本还没完全改好。”他说。然後他非常爽快地把它递给了克拉克,示意这个表现得有些不知如何是好的年轻人拿去看看。

克拉克明显反应慢了半拍,迟疑了片刻才接过来,没有打开,封面上的“窈窕淑男”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花了整整两年去探索这个角色,”达斯亭霍夫曼缓缓说到:“而这并不比剧情片来得轻松,我得饰演一个绝望的落魄演员,为了取得工作机会而扮作女人的男演员要让一个演员跨越性别的界限,塑造一个有真实可信个性的鲜活女人可并不容易。”

“戏中戏?”

“不仅仅是。”霍夫曼摇摇头,继续道:“我不想我的电影像是部拿异装癖开玩笑的低俗喜剧,我一直在研究真实的女人丶反窜演员丶变装皇後还有一些性别模糊的人。”

“好吧,”克拉克只好说:“我理解。”很快他又机敏地问到:“那麽,这个剧本还要改到什麽时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