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以弱胜强造反转
有件事情他没骗人,在晾着迪布瓦的两天里,克拉克的确和别人有约。不但如此,还被狗仔们给拍了个正着,这回,他总算是重新挤下正在耶鲁和记者躲猫猫的朱迪福斯特,登上了本周好些八卦杂志的封面还在追踪列侬枪击案後续新闻的狗仔,拍到了小野洋子深夜和他一起离开酒店。
没错,和小野洋子。
上帝啊!“不安分的女巫”是又要准备抛弃残疾丈夫吗!人们基本都是那麽猜测的。
小野洋子整整大了克拉克30岁,比克拉克妈妈还要年长7丶8岁。
有些无聊人士对此的解读便是:尽管女的年长还不好看,男的太小还过于好看,但这两个恶名远扬的人能凑在一起,可能性却是非常高的。一个会巫术,一个很缺钱,加上对克拉克兰恩这种人来说,这种事应该很刺激很具吸引力,他又从小缺母爱,两人会一拍即合虽令人震惊,但却完全合乎“情理”。
约翰列侬还是快离婚,与麦卡特尼复合吧!
粉丝们的诉求是多麽天真,他们应该从这对夫妻分居几年中发生的事得到教训小野洋子分居了,也要安插个自己亲自挑选的贴身助手,360无死角提防列侬被别人夺走,她又怎麽可能会遂这些外人的意,和列侬离婚呢?尽管她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算漏了列侬居然把助手睡到了床上。
外人不知道麦卡特尼已与列侬早和解了;也不可能料到列侬快康复了,目前这段向来以小野洋子为主导的婚姻中,他才是占了上风的人;更加低估了小野洋子这个女人强大的自我意识一直以来,她就非常擅长膈应大衆,与任何人进行意志上的斗争,并成就斐然。
所以,她不会为此做出任何解释。
克拉克也没必要解释。一切不过是小野洋子出于多种原因,希望和他更深入地建立互惠互利的良好关系而已。
这次之所以克拉克和小野洋子会私下接触,和外界乱七八糟的猜测没有半点关系,真相是日本的富士财阀想要与他合作。
人们对小野洋子的印象基本停留在她是列侬的妻子或先锋艺术家上面,通常不会联想到她的家世背景,小野洋子是日本皇室旁亲,她的父母是富士财阀的重要人物,尤其她母亲本身就是财阀之主安田家族家主的女儿。她虽不怎麽参与家族事务,但并不介意做中间人,促成克拉克与佳能的贺来社长见上一面为了这次见面,他之前多次不露痕迹地通过小野洋子向克拉克示好,还郑重地拜托她人引荐,诚意十足。
至于合作,当然是为了数码相机的事。
日本有四大财阀:三井丶三菱丶住友丶富士。佳能丶日立皆归属于富士财阀;至于同样挂着“富士”二字的柯达对家富士胶片,则和富士财阀没什麽关系,反倒与索尼丶东芝同为三井财阀门下。
日本由四大财阀把控,之间互有合作,各自内部也有竞争,但到底是四个阵营,在日本卯足劲冲经济的时候,没谁不想在国际市场,尤其是北美市场获得成功。能在美国获得成功,那麽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日本制造很长一段时间曾是仿冒丶廉价丶粗制滥造的代名词,至今这个印象仍残留在大部分人的观念里,顶多在质量上有了不小进步;此时,抓紧投入形象重建就格外必要了,而日本品牌的形象,近年在海外表现得颇得认可和欢迎的,也就是索尼了,即使这几个公司对这些大财阀来说,只是版图下非常小的一块。
佳能的贺来,虽没盛田“经营之圣”美誉,不是什麽时代风云人物,但他的每一步选择基本没有出过错,他在早期打下的根基确保了佳能能够长久健康良好地经营下去,他认为企业的终极目标,无非就是能长久地生存下去而已。
外界不了解,但贺来自然是非常清楚,数码成像技术现在掌握在克拉克。兰恩手里,而索尼是不可能便宜其他阵营的商业对手的,也恰好兰恩数码实验室并无实体制造业务,这里,他们就有不小的合作空间,要是有操作可行性,他也不排除收购这家实验室的可能。
事实上,後世佳能的第一款数码相机,原来也的确是90年代柯达帮他们开发的。
“你是说,现在?你们现在就要开发这种相机?”克拉克当时对此颇为疑惑:“索尼的进度很快,你们怎麽突然这个时候想要进入这个新的技术领域?没错,我们或许比索尼走得还要前面,但如果你们想收购的话,恐怕不能从我这里得到满意的答复了。”
其实佳能也不是想竞争当第一个吃螃蟹的,毕竟如今大部分的相机厂商出于风险上的考虑,都在观望,只有在品牌建设上有所图谋的索尼胆大地敢争抢第一。通过某些渠道得到消息,索尼很快会把数码相机推向市场,而柯达和兰恩都并没抢先推出第一款市场化机型的计划,加上他刚获悉,埃斯蒙德基金会的实际掌控权已经落到了克拉克兰恩手里这使得贺来有些坐不住了,他知道现在不试上一试,以後就不一定有这个机会了理查德兰恩不想让技术进入民用市场,但他儿子却不一定是不可说服的。如果未来和柯达合作,的确能在恰当时间进入新的技术领域,但之所以合作,那是因为对方是柯达,要是掌握技术的是某个独立实验室,那麽,对企业来说,最好的选择,难道不正是收购吗?
“即使撇开和NASA的合作关系,我也无法做主,哪怕我奶奶去世也不行,哪怕我也非常想摆脱它,但基金会的章程里写明它是非卖品。如果你们未来想要雇佣实验室帮你们做研发,那麽非常欢迎。”克拉克对此表示无能为力:“但事实上,我根本不知道这个实验室还能支撑多久,我个人没那个财力。”
言下之意,钱用完了,克拉克就等着去猜自己会怎麽死吧。理查德真的非常精明他破産了,基金会的挂名会长是当初还健康的玛希,而她现在已是昏迷中的重度老年痴呆症患者,要是他没死,他俩都不用为此背负责任。但他偏偏死了,一切落到克拉克身上,情况便完全不同了。
佳能想要新技术,要麽抓紧时间自己搞研发,要麽去求索尼,要麽给钱让兰恩数码实验室帮他们前提是,佳能需要的时候,兰恩数码实验室还尚在被柯达收回他们可以松一口气,万一被冻结关闭,那麽一切就难以猜测了。至于自己做技术开发,这根本就不现实,兰恩数码实验室和索尼都做的七七八八了,他们搞重复开发不但会涉及很多专利上的麻烦,更加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而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现在的佳能也不一定有。
别看克拉克说得好像自己已经处于绝境,事实上,一切都在朝他设想的有利方向发展。
才没过去几天,现在,索尼就对卡拉扬的微妙立场及後续效应没空理会了,因为近来他们在美国关于Betamax录像机的官司突然又把整个公司拉入了噩境。
索尼的Betamax录像机,不但能播放录像带,还能让个人在家里录制电视直播节目,换而言之,它的出世,意味着电影和电视节目终于可以被大衆轻易盗版了。
固然有福克斯和迪士尼这样内容提供商认为录像带市场的出现,将为他们带来一个新的巨大收入来源,但能直接从电视上录制他们的电视节目丶电影,这可就触犯他们的利益了,整个内容産业大体上,在游说者和结夥打算大干一笔的産业律师们的引导下,还是认为这种家用电器应该被驱出美国市场。索尼尽管在79年赢得了地方法院的诉讼,但内容産业并没有放弃,今年在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上把官司又扭输为赢了。按照判决,索尼不但要被禁止这类産品的生産销售,还要面临远超其净资産的巨额赔偿所有被盗录的电视节目和电影的损失由它埋单。生死关头,索尼只能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但近来不断有消息传出,最高法院并不打算批准移审请求。
这就叫风水轮流转
值得一提的是,给索尼惹了一身麻烦的Betamax录像机其实卖得还并不好因为超过1400美元的售价实在太贵,人们宁可买便宜而且录制时间更长的日本维克多公司(JVC)生産的VHS录像机,而这款迟于索尼,在Betamax基础上针对其缺陷改进的录像机却抢下了行业标准制定权,在JVC母公司松下联合了大部分日本同类型産品厂商形成联盟,孤立了三井财阀门下的索尼丶三洋丶东芝。
偏偏这个节骨眼,德国那边关于随身听的官司在索尼表面短暂占据上风之後,又开始陷入僵持了这场戏,演砸了。之前多次借随身听官司施压,但克拉克兰恩根本没被德国的情况吓倒。他好像就是有绝对把握他们暂时打不赢那场官司一样要知道能不能立刻打赢,本来对索尼来说也是未知的。各种不好的猜测还没有展开,美国这边居然突然开始报道那场在德国的官司原告帕维尔在美国主流媒体面哭诉索尼将他的发明创意占为己有,欺世盗名,封锁消息,以冻结他的资産为威胁,妄图打倒他。
索尼哪能真的封锁住消息,他们最多在德国本土用公关手段压下了关于这个官司的新闻,尽量低调处理,所以才不被公衆,尤其是德国以外的公衆知晓,但偏偏他们在Betamax录像机一案上,杠上的是美国的内容産业律师们,而好莱坞的管理者,本身主要也就是华尔街的银行家和娱乐律师们(尤其高管大多都是律师出身),再加上带头的环球得到了美国电影协会会长的大力支持,还有从中穿插的各色游说者一旦和娱乐圈沾边,尤其各大电视台都是"苦主",既然和己方有利,那还不抓紧机会加强舆论炒作,两件事情一结合最高法院搭理索尼的希望看似更加渺茫了。
而挖出德国帕维尔一案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刚从奥地利回来的威尔逊他好歹也是纽约非常有名的大律师,Betamax录像机一案主要也是纽约加州两地的律师在做动作,这些人抱团合作勾结,再正常不过了。何况克拉克请的那些昂贵的调查员和公关可不是只收钱不干活的,而那些被游说的政客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次名利双收的好机会。
是的,他通过柯达的帮助,好不容易组的团队,从头到尾,他都没打算让他们在数码相机的事务上使力,而是“顺势”从录像机和随身听的案子上着手,从被索尼忽略的边缘地带寻求突破,因为克拉克非常了解索尼今年会差点死在Betamax录像机一案上。而他做的,无非是将可以压垮骆驼的最後几根稻草都拿捏到手里而已。
要是这还看不出,那个突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ORC其实是克拉克兰恩搞出来的鬼名堂,那就是傻子!
媒体有时候是恶魔,有时候也是天使克拉克也不是在任何都排斥媒体他们。像这次和小野洋子见面被狗仔拍了个正着,就是他存心不想避开他们的。
狗仔只关注到小野洋子和他,却没在意旁边也被拍进去的亚裔小老头。
以至于索尼那边的人,再再再看到小野洋子丶佳能的社长贺来和他出现在一起总算是彻底抓狂了!
录像机和随身听的两场官司他出来搅局;CD的事上又被他横插了一脚;现在轮到数码相机他居然打算和佳能合作!
哪都有他!哪都有!而索尼正准备进军保险业,这时候可千万不能闹形象丑闻,因为保险最需要的就是投保人相信他们是有信誉的。
这小鬼运气实在太好,刚好碰上索尼在Betamax录像机一案上狠狠栽了一个大跟头给他借题发挥!美国索尼连夜开会研究对策,越是深入调查,发现让人觉得背後发凉,玛希兰恩的律师哈登在去年一月份就和与他们打Betamax录像机一案的律师团开始接触了。
索尼也是这时才得知原DRC的所有者杰考布斯曾经打算将DRC卖给哥伦比亚唱片,但却被哥伦比亚以排斥新技术为由拒绝了,然而这件事,并没有经哥伦比唱片总裁渥尔特叶托尼克夫之手至少他本人一口咬定自己并不知情,要知道他和索尼的关系一直非常好,确切说,索尼和哥伦比亚唱片的关系本身就是非常密切的,因为哥伦比亚唱片最赚钱的市场,正是与索尼合资的哥伦比亚索尼唱片公司所在的日本市场。要不是这层良好关系,後来哥伦比亚唱片也不会在叶托尼克夫的撮合下卖给索尼。
按照他们的合作关系来看,哥伦比亚将会起到宝丽金唱片对飞利浦那边而言的重要作用,他们要把CD推入市场,当然得借哥伦比亚唱片的帮助,哥伦比亚沾了索尼的光,有什麽不好的?如果当初哥伦比亚买下DRC,那麽无论是飞利浦还是索尼,都能彻底了却一桩烦心事了。
索尼想的是不错,不过索尼开发CD唱片,对发明黑胶唱片的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来说却不一定是好事。像数码相机,柯达内部有支持有反对,但拗不过眼前的胶片业务太过重要;像Betamax录像机,内容提供商也有支持有反对,但也拗不过産业律师们的战斗意志;像CD唱片,对哥伦比亚内部而言,当然是有支持也有反对了。尤其对那种掌管老技术的老牌公司来说,新事物反对派的势力一般会来得比较强。
再说哥伦比亚现在到底和索尼还不是一家。对哥伦比亚唱片中的CD反对者来说,现在他们最重要的市场被索尼绑住了(虽然各有50%的股份,但哥伦比亚只出钱没派驻一个人),索尼又利用CD来侵害他们这些做黑胶的利益,加上各色公关丶游说者的挑拨离间,哥伦比亚不存在私心那是不可能的那些反对者认为索尼的下一步不是吞并哥伦比亚唱片才奇怪了吧?而哥伦比亚CD支持者看来,如果他们要CD技术,索尼能提供,何苦自己花钱收购DRC。
且不论索尼现在到底有没有吞并哥伦比亚唱片的想法,反正哥伦比亚现在一点都不打算参与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他们又不是不知道索尼在Betamax录像机上面可能要栽跟头了,一个弄不好就是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