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美娱]业馀教父(修订版) > 第36章 进入主流的世界(第2页)

第36章 进入主流的世界(第2页)

要视觉冲击力丶要张力,要震撼效果是吗?

泄愤一般,他把丽娅依旧加进了这场戏中。

但丽娅剃成了光头,烙上了奴隶烙印。克拉克恶作剧般地认为这才是真实俘虏的遭遇他偏执地故意忽略丽娅是个女人的事实就像前两部一样,只是发展到了更极端的位置。

她被野蛮残忍地褪下洁白华服,穿着装置着复杂束缚丶类似劣质斗士站甲的肮脏囚衣由于不肯屈服于贾巴,贾巴让她像个罗马奴隶一般,与怪兽角斗以供他取乐。

想想吧,她本质上可是另一个天行者,另一个绝地武士,反抗军的领导者。从第一部就开始,每部被不停俘虏,一直是高贵强硬的,从没失仪过,经历过那麽多磨练後,居然在区区一个宇宙大盗贾巴那边越活越回去,连反抗都不会了。

这麽一改,整部片子的画风都有些变调了。

至于卢卡斯和《绝地》核心团队成员看到这段时,会有什麽反应,会不会感到比金色比基尼更加崩坏丧失,认为他阴暗加有病,他才不管呢或许卢卡斯会喜欢,他可是把女儿培养成拳击手的那种父亲,他对女汉子有着由衷的喜爱。即使不考虑卢卡斯,他自己也不相信这种剧情会被保留下来,反正初稿剧本总是要经历无数次妥协,一开始就写成另一个极端,至少後面修改过後,应该不会出现所谓的金色比基尼吧?克拉克知道,他对此必须强硬,他也有强硬的资本,否则,以後费雪又说什麽丽娅穿太多没女人味之类的,一切都会回归原有轨迹的。

《绝地》的剧情一直被诟病剧情和人物塑造较第二部而言过于单薄,还有一点便是频繁出现在科幻片里的丛林战实在有些怪异得紧固然那些玩具熊似的伊沃克人卖萌起来很可爱,但那麽地球感的森林风貌还是让人感觉有些无论是森林还是战斗,都让人立刻联想到了刚结束没几年的越战,要命的是卢卡斯已经在加州找到了一片可用于拍摄的森林除了很高很密的树,还是很高很密的树。

克拉克不得不把最终稿的剧情也进行删改,他对那些森林镜头实在提不起兴趣,又因为丽娅被他剃了光头,他得在里面加了一两场戏份丰满这这部分,勉强在局部也构成双线剧情,但这还是前面,受此影响,後面很多东西也随之改变了,并且,改变的地方也变得越来越多。

他不得不把这些改动处的设计图画出,有些甚至直接画了分镜表,还简单地上了一些色,具体到灯光变化丶机位运动与镜头时间,以确定画面效果和节奏处理上是否漂亮,这已经不是普通故事板的精细程度了,制作这种过于精细的分镜表,一般是那些没有真实演员丶纯粹靠想象的动画导演才会那麽干的。他必须以此与原版对比,以判断他的改动是否有必要,以及向卢卡斯解释他的改动原因。

他顺便还能推销他想要强化动作设计的建议,而太空大战中的特效镜头怎样布置怎样剪切更加炫,还处于探索阶段的好莱坞基本也不可能有人比他更熟悉至于那些犀利的镜头来自哪儿,自然是他从无数“未来经验”学到的那都已经成熟无比丶泛滥到审美疲劳到境界了,特效还好说,但动作设计上,比如那捉急的光剑打斗场面,为了得到改进,就必须要提前将香港的武指引进好莱坞,固然受时代制约,在克拉克看来,香港的那一套还很老旧,但至少仍然要比好莱坞先进上个十几年,加上他脑子里的东西,多下些功夫,做出二三十年後水准也不困难。

除了故事剧情的调整改动及镜头的增减和细化,卡斯丹强在台词写得好,他的最终稿里,他几乎把卢卡斯的所有台词都改了一遍,而这里,克拉克也要统一风格。所以,这也造成了他也从头到尾改了一遍的情况,哪怕有些地镜头只是别改了个别词眼。但到最後,一些东西是草稿就有雏形的被他保留了下来,一些是原版最终稿里的,一些是他自己弄的这份已经大为不同的“原版最终稿”才最终成为他修改後的初稿,这份初稿可能是对他限制最小的一次机会,只有搭好了整体框架後,他才能继续改下去。

等他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四夜三天,这份剧本彻底完工:打字机手打,格式无比标准,时间长度精确完美地控制在了140分钟,如果他们不让他删改任何一处的话。但那是不可能的。

克拉克在做完後自己又把剧本翻了一遍,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说不定被那些核心主创团队成员看到了後,他们会立刻回去找卡斯丹。他甚至不确定卢卡斯先看了後,会不会直接把它丢进碎纸机,让他丢到这份工作。

但是,就像他清醒地认识到的那样,决定权不在他这里。作为星战第二编剧或者是其中一个副导演职位无论从金钱上还是名誉上,在他眼里都不值一提,甚至有些跌价,势利地说,没人喜欢好不容易迈出一步又退回去的,那点儿好处,连卡斯丹也早就看不上了。他能做的都做了,要是历史照着原轨迹重演,那麽,除了感到遗憾外,对他而言,连损失都算不上。

改完那份剧本後,克拉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所处的位置有多麽不尴不尬,所以他自认很理性地摆出了随时退出的准备。

5月17日,纽约

时隔半个月,叶托尼克夫在夺回唱片部门的日本公司的控制权後,才以掌门人的身份组织召开了董事会议。而这场会,早就该开了,在哥伦比亚唱片看来,这场会议没必要大费周折,无非就是多了个股东,主要还是为了理清日本那边的战果,顺便任命分公司的新负责人之类的。但一听说小赫尔伯特。阿伦不知为何突然要来,这次会议就立刻升格扩大化了。

这位低调的银行投资家出自神秘而富有的阿伦家族,他坐拥起码几十亿的资産,性情古怪丶难以琢磨,不过商业头脑却极其出色。

他父亲在8年前反对他投资哥伦比亚的股票,但现在,他已以6。7%的股份成为了哥伦比亚的董事会主席,等明年股价再上涨至40美元时,他就会把股票以70美元每股的价格卖给可口可乐套现,而8年前哥伦比亚的股价才3美元而已不但狠狠宰了可口可乐一刀,还以此成为了可口可乐的董事会成员,并为可口可乐监管哥伦比亚也就是说,尽管股票卖了,但他对哥伦比亚的控制权依旧还在。而等到88年索尼要收购哥伦比亚时,他居然将手中的股票再次增持了3倍,以再次狠狠削上索尼一笔,被索尼那边称为"美国最老奸巨猾的商人"。

对比开挂一般的小赫尔伯特,克拉克自知自己利用了所有能利用的因素,才得到的区区唱片业务的日本分公司的一半股份,简直弱爆了。日本分公司早先的掌管者可是盛田的公子哥儿子,後来因为他居然真娶了个女歌手,才和家里闹翻被收回了权力,但唱片公司依然从头至尾都是盛田家族说了算的私家地盘这个地盘被移交给了克拉克後,他很自动乖觉分清了他与哥伦比亚之间的主次关系,所以哥伦比亚才奖赏给了他那麽一个总公司的董事会席位。

说起来,克拉克的这个董事席位在别人看来纯粹是靠运气好得到的。在同一个时间点,他一口气抓住了索尼的五条软肋:录像机丶随身听丶CD丶数码相机及索尼最为在意的保险业务。他利用录像机官司这一至关生死的节点进场搅局;最赚钱的随身听业务上,本来那场德国官司根本引不起什麽注意,可一旦和他掌控的CD技术和数码成像技术叠加在一起,一切的一切直接让索尼的品牌形象跌到了谷底大衆可不知道开发一项新技术其实和赛跑一样,路线是类似的,途中是可以偷偷犯规的,获得成果只是个快慢问题,反正有人被煽动後,称他们为骗子丶强盗了,而对一个想进入保险业的集团来说,失去了信誉,一切也就没得玩了。

玩电影音乐也好,做电子産品也好,其实看小艾尔伯特就知道,金融机构永远才是幕後操手,保险最能稳定地获得巨额盈利,一直是盛田想要进入的领域,而保险业务在经历了早年的巨额亏损後,後来也的确成为了索尼最赚钱的业务,它後来六成以上的利润都是由保险业务提供,而索尼在电子业务全面亏损後,之所以还能大体安然无恙,也多亏了这根救命支柱,失去了它,就差不多等于断送了未来。索尼今年才好不容易差不多要获得批准,总算可以与美国的诚保合资成立人寿保险公司但就在这种时候,克拉克却差点让他们信誉扫地,还可能让他们在这五处如多米诺骨牌一样连环失败,极直接导致公司完蛋,他们自然得甩出足够分量的好处让克拉克收手了。

克拉克觉得这些金融家的实力深不可测,但人家却还觉得他的空手套白狼玩得好呢运气也是种实力,但克拉克自己清楚,他靠的可不是运气,而是时机。

阿伦一进来,沉稳强大的气势便力压全场,连叶托尼克夫也不由神色一正,只有克拉克还能松松散散地维持原样,完全不受影响他根本感觉不到威胁,他甚至觉得对方被自己秒杀了颜值丶年轻丶气场,哪样能比得过他?

阿伦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克拉克一眼,但整个会议过程中,他都没和克拉克说过一句话。

人家之所以出现在会议上,当然不是专程为克拉克而来,那其实只是行程表上的一个巧合罢了。尽管克拉克在一些场合见过他,但对方并不从衆丶他的个性低调,并不是那种社交场上常客丶明星,身上又有那种老牌家族的举止做派,他们可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完全不是一路人。

至于克拉克,在一衆穿着“三件套”正装西装的与会者中,他穿着身还算平整的黑灰色的T恤和牛仔裤,似乎也能勉强看出他有尽量和他们维持在一个着装色调上那麽麻烦干什麽,又不是出庭和结婚但在他们看来,根本敷衍到了极点他们似乎忽略了时尚圈还有个靠这样偷懒混了一辈子的阿玛尼。

“这就是底蕴上的差距。”有些人心里就那麽想了。

要是玛希脑子还清醒,知道别人在鄙视兰恩家的底蕴,真不知她会觉得好气还是好笑。而底蕴这种东西,克拉克是完全懒得理的在一个历史只有两百多年的国家讲什麽底蕴啊,他们那的皇室遗族还在佛罗里达卖香槟,在多伦多郊区种田呢,底蕴比生活和工作还实在?

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边的每张椅子都坐着人,克拉克在其中最为显眼年轻,但也却是分量最轻的一员,他进入董事会的事,外界根本没多少人知道,连内部也消息迟缓,甚至连总公司中层及一下员工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而小赫尔伯特不插手哥伦比亚的日常经营,但却有着绝对的超然地位。

那场会只开了20分钟,因为新晋主席只有那麽多时间,他走後,会议也就散场了。而克拉克为了参加这场会议,可是连夜搭了红眼航班才从西岸飞到纽约的。

不过,这次哥伦比亚也不算白跑,会议结束後,他又在那儿待了一整天,才把後续的事务处理完:他的电影原声带虽然由迪士尼发行,但席琳个人的福音唱片还是由哥伦比亚引进美国,估计销量有效;希柯尼签了克拉克新注册的哈德逊唱片,那基本是个壳,今後会由哥伦比亚分销他们制作的唱片。哥伦比亚的人了解了希柯尼的底细,自以为非常了然其中的情况,以为克拉克有钱了想捧个女明星玩,对此暧昧表示乐意提供各种便捷的有偿配合反正亏不到他们。

稍对他本人有些了解,就那纯粹是自作聪明,克拉克丁点亏也不愿吃没人喜欢吃亏,且不说希柯尼小姐完全不符合他审美喜这点,让他花钱捧明星什麽的根本不符合他的消费习惯,他管那叫投资。

正是因为他丁点亏都不吃,他知道他的下部可能赚不到多少北美票房收入的低成本电影,只有科曼才有能力及意愿发行。他去找他谈的不止是纪录片的发行工作,还包括他的新电影项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