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美娱]业馀教父(修订版) > 第39章 出口创汇上美影(第2页)

第39章 出口创汇上美影(第2页)

车子一路向西往静安区方向开,进入万航渡路,驶过一段後,往左一拐进去,在一不起眼的小单位门口一停,司机就喊:到了。

乘大家排队出车的空档,克拉克坐在位置上探出脑袋往车窗外一望,小小一块儿地,就那麽几栋小楼,在门岗那儿看到一块小小的厂牌,繁体书法字写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边上还杵着3丶4个时髦值明显高于大衆的老年人,其中那个瘦小大鼻子老头不起眼又很起眼,长得特别诙谐有意思,穿着身很有品味很出客的合体西装,被两旁的人夹在中间。

“来了啊。”

“来了。”

那几人小声碎碎对话时,正巧瞅见有车窗里飞出一撮金色头毛,比孙猴子的长,比小姑娘的短,紧接着便伸出了半张年轻得过分的脸这模样一看就知道出去是会被惨无人道地围观的,都可以树典型了,即使上海围观外宾的情况比全国其它地方要少上不少。

克拉克探头探脑的样子全落在别人眼里了。

那瘦瘦的老头察觉到他的视线,也便斜着身子冷不丁朝他拉下眼镜回以一笑。

他这一笑後,克拉克缩回脑袋,哎呀,这小老头就是这地界的老大这厂逗得很,据说门卫都不知道他们厂长叫啥长啥样。

这神奇的自带混淆咒本领

说起这位水墨动画的鼻祖,他4丶50年代曾以名漫画家身份为掩护在香港潜伏过就是因为他有次回国北上开会,导致身份暴露回不去了,上美影才会被他在国内一手建立的所以怎麽就突然从谍战剧的画风转成了动画片了呢?克拉克想到这层突然想通了:到底是专业的啊,难关上美影的保密意识和能力那麽高。

克拉克的记忆在那小撮人里扫了一圈,基本把脸和照片对上了号,嗯,都是些大师。

待衆人都下车後,市里的人带着卡宁迎上去寒暄介绍,然後一一握手。

克拉克混在美国电影交流团队伍的最後,最後轮到他时,边上的小陈就跟特玮多介绍了一句:“这位是克拉克。兰恩先生,一位儿童电影导演,也是哥伦比亚唱片的最重要董事之一。兰恩先生的普通话很好。”言辞间很体贴地尽量削减克拉克的铜臭感和他年龄带来的不靠谱印象。

克拉克差点绷不住,他那超迷你的电影工作室不提也罢,儿童电影怎麽回事,提唱片公司又算是哪般?

上美影这边几个人的对视一下:和描述中的一样,名字也对上了,就是那个美国片商嘛!

克拉克只好竭力掩饰尴尬:“久仰久仰。”

特玮伸出手,满是深意地回敬:“久仰久仰。”他乘没人注意,还和他眨了下眼。

克拉克和他握手时,瞬间就不好了

意思一下後,大家都不想在门口傻站着了,上美影的人也不罗嗦,直径把人引到了参观的,他们的行政工作楼里。

特玮就在开场时出现了一下,一会儿後,他便吩咐边上的人带着交流团按安排四处转转他早上的任务就算完成,中午还会陪他们吃饭,现在就告罪先离开一下了。

交流团一路在几幢小楼里穿梭,听解说了解到,上美影的美术片制作部门大致分动画丶剪纸丶木偶三大块,十几个元老人物都是当年跟着特玮从北面过来的,现今厂里2丶300人的规模,对于纯动画制片厂来说,世界范围内有此等规模的都是极少的,这还是半停滞十年後的模样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人都没他们多,这阵子的离休潮後更是如此。不过无论老少,这里的每一员工作热情都十分高昂,完全没有其它动画公司高压紧张丶压抑沉闷的气氛,让人感叹这里工作氛围好,难怪会受欢迎。其实上美影一贯以来都挺受欢迎的,大作家和大画家都非常愿意和他们合作,刚创厂那会儿招考,考试的消息一经公布,就涌来了一大波人,海内外都有,其中从香港收到消息前来招聘的就有大名鼎鼎的万氏兄弟。

但现在嘛,这些人年龄都不小了,厂里新血液比例偏低,年龄结构亦有明显断层,总体上看四十岁左右的都算年轻的了,七十多岁的也不稀奇。

有个导演到上美影是冲着拜访万籁名去的,但转了一圈,几个大咖见过去了,却偏偏没见到他。因为现在正值戛纳影展期间,他刚才听上美影的人提起《大闹天宫》正在戛纳展映的事,就问万籁名是否人在法国,什麽时候回来。

上美影这边作陪的人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万老已经81岁了,去年刚办的退休。”

翻译把他的话翻译给交流团的人,那位包括那位导演在内的美国交流团成员皆又是遗憾又是震惊!

80岁!

饶是以敬业勤快着称美国电影人也不由集体肃然起敬。

厂方的人收拾情绪,看了看表,擡头道:“各位贵宾,下面将为各位放映我厂的新片《三个和尚》,请随我移步放映室。”

《三个和尚》是部20分钟长度的动画短片,看似极简,但每个细节设置都非常具有深意,层次感和节奏也拿捏得恰到好处,故事不必细表,只要又双眼睛,人人能懂,它不故弄高深的玄虚,却能直接把人拉入深度思考。克拉克“看过”它无数遍,即使现在依旧能看得津津有味,他能细细品味分析片子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趣味的高巧结合,但它却带不来给他什麽惊喜丶震惊丶激动之类的情绪。

说实在,他还挺无法理解卡宁他们的强烈反应。是的,某种层面可能是他体验不到文化冲击带来的加乘但话说回来,至理本就是超越语言和民族的存在。哦,换成黑格尔的高级说法,就是:“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共赏的”。

所以《三个和尚》也不需要有一句说教的台词,仅靠动作和配乐讲述就够了。克拉克也明白这也是他在上部片子中做得欠缺的地方。

卡宁看得分外投入,让一个学识丰富的电影人暂时抛开习以为常的专业批判丶解析眼光,纯粹被一部片子吸引,这是相当不容易的,而她在当学院主席前也是好莱坞和百老汇的资深大编剧,她自然知道要做到这地步其实有多麽的了不起!

幕布一暗,灯一亮,神色激动欣喜的卡宁头一个起立鼓掌,仿佛她身处的不是这间狭小丶设备落後的老旧放映室,而是在一间华美有名的大戏院不过话说回来,她身为学院院长,恐怕即使是在那样的戏院,她也没多少兴趣为那里上映的绝大部分电影而喝彩。一两声掌声後,紧接着,美方的所有成员都纷纷站起大力鼓掌!

克拉克的座位恰好在她的身後侧,他适时前倾身子,推波助澜道:“夫人!你看中国人不是不习惯享受娱乐,也不是视娱乐为诱人的毒果,而是他们习惯了去追求以如此简单丶高通感的方式获得更高精神境界的享受与乐趣!”

放映室很小,坐在克拉克身边的小陈他们没有随美方一起如此卖力拍掌干扰自身听力,所以中方几个懂英语的也听到了他的话,皆露出了感动丶骄傲丶被理解的释然神色。

卡宁一怔,来中国後,一直掩藏在她心底复杂繁乱的思绪和情感似乎豁然开朗,她随着衆人不舍地放下拍得略有些发红的双手,激动地对着上美影的接待人道:“谢谢你们!真的非常感谢你们为我们带来了如此优秀的作品不!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卡通丶动画,这是件艺术品,你们创造真正的艺术品!我一定要见见它的创作者,请你们务必要让我们好好的地认识一下它的导演!”

饶是上美影的人习惯了各种赞誉和荣誉,也不由被她的反应小小惊到。阿达被很快叫来,跑腿的还是厂里管行政的领导之一,毕竟外面来的人不知道阿达在哪,而此时厂里的电话机也没安几部,只能他亲自去了,这一来一回可跑得他喘气都急了几分,模样略狼狈就不好意思进去此时已经热闹非常的狭小放映室了。

他就靠在外边门边,听里面卡宁赞扬说:这是一部纯粹中国式的电影,也是一部非常国际化的电影!心里已满是满足感。

阿达的英语很好,能与卡宁直接顺畅地交流,里面一派热络。

小陈请那位辛苦跑腿的也进去讲两句,他笑着罢罢手:“哎,我就站着凉快一下,不行不行,这点路就喘,看来我得加强锻炼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