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九龙城寨》开拍
剧本朗读会结束时,已经临近午夜。演员和其它剧组工作人员该散的散,等待礼拜一开机。不过,对夜生活丰富的香港来说,午夜时分却并不是什麽寂静时刻。
钟锦辉看看表,问:“邵生请食宵夜,一齐去?”
邵维名居然坐到了结束,克拉克也有些意外。
邵维名自己反倒不放在心上:“很精彩,这些新人能做到这个程度我好吃惊。”
他继续道:“你的电影正好安排在了今晚上映的。我们可以顺路去戏院看看情况。”
克拉克前段时间太忙了,只知电影会在8月中旬于香港上映,并没有跟进去关心具体日期,不过也不意外:“早就听说过香港会用午夜场实验一部新电影的前景,据说那会让一个导演紧张得呕吐,我真是想见识一下。”
世界各地,基本上礼拜五的晚上才是新电影上映的日子,因为这晚是周末的开始,不过香港可就不一定了,但大多也遵循这个规律。
每逢午夜场,必趴在戏院街边排污口呕吐的那位老兄是吴雨森。
其实,电影品质拍完基本有数,新电影午夜场试口碑一般会前于正式上映,类似于美国的试映,但有些港片也另有试映场,午夜场的作用是为收集观衆的反馈,决定电影的上映规模,以及正式上映前是否还要更改,若午夜场有观衆不喜欢之处,赶紧重新剪辑,再批量冲印拷贝。不过克拉克今晚注定见识不到港岛特産的种被归类为咬蔗帮的狂热影迷。和别处的影迷不同,这些人一般在午夜场出没,手持甘蔗吐个影院满地,若电影不合胃口,他们会直接在影院喧哗骂街,甚至出手。
“兰恩先生的电影本来就是引进的西片,在电视上首次播了预告片後当即就有观衆来信和电话,我们有信心,所以没有这个步骤。”邵维名笑道。
苏珊早有准备:“等我们到离这里最近的戏院,刚好有一个场次快结束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克拉克见钟锦辉也很想和杨教授谈谈的样子,便立刻应下:“其实电影我也不想再看,那麽我们只在那做短暂停留,接下来一切听邵生安排。”
邵维名欣然点头。
果然如克拉克所想,邵维名他们早就安排好了,他们驱车去了九龙闹市的一家邵氏戏院,戏院的经理在门口恭迎,把他们一行领进影厅。
现在香港最卖座的电影是新艺城的那部《追女仔》,已经上映了一整个礼拜,不出意外,将会位列年度第2,而今年票房最高的电影,则是年初的《摩登保镖》,以1777万港币破了香港票房纪录。至于西片,在香港的表现向来很不怎麽样,由于文化差异,西片中爱情片丶情*色片丶喜剧片和动作片比较受欢迎,好莱坞最火的特效大片和正剧剧情片反而不怎麽感冒,知道《地球上的星星》会比较对亚洲人的胃口,可根据过往经验,通常当年卖得最好的西片也不过本土片冠军的一半不到。
电影已经接近尾声,但出乎克拉克的意料,厅内仍然几乎坐满,看样子,之前基本没人中途离场。这现象若是发生在大热的而电影身上不奇怪,可发生在一部西片身上,却十分怪异。但很快他就释然了暑假档之所以热,是因为家长带孩子看电影丶学生聚会丶情侣约会较为频繁。香港合家欢的喜剧不少,可多集中在新年前後,其中儿童主题的几乎没有,所以在世界各国横行无阻的《E。T。》在香港83年上映时才破天荒地挤到了年度第4,拿了个很不好的“好成绩”,为西片小小地打开了局面。
而现在,没几个家长会带着小孩去看《追女仔》,自然《地球上的星星》能在这时大受欢迎了。也幸好电影交给了邵氏院线,此时香港的西片院线如新都丶快乐丶凯声和纽约戏院,有很多以艳情咸片为主打,一部宣传力度有限的外国儿童片并不是007电影那种片子,在这些地方能吸引到目标观衆群体的能力会大打折扣。
邵维名见此也大为吃惊,等十多分钟後电影散场,大家出去,克拉克眼尖,看到偶有孩子和女性红了眼眶,但脸上神色都较为满足。影院经理才面泛红光地向他报告:“大少爷,我看上座率绝对比金公主放的《追女仔》高。”
克拉克无语,好歹也是新片首日,这不是很正常麽但在香港还真是不正常。
他们刚出来,下一波买了票的观衆也该入场了,克拉克愕然看到剧组的几个演员也来看电影,看见他们颇为不好意思,有几个胆大的,说是来支持票房。克拉克朝他们点头算打过招呼,心里又狂翻白眼:鬼知道你们真是来捧场,还是对他有所怀疑。
克拉克很好认,有个《电影双周刊》的记者为写篇影评报道前来观影,虽然克拉克的气场问题,看上去很不好搭讪,但记者终归是脸皮极厚的一种生物,踟蹰片刻就用英语过来访问:“您好,兰恩先生,近日《地球上的星星》在港上映,反响热烈,请问您对这部电影的预估票房是多少呢?”
“这取决于观衆。”克拉克不冷不淡道:“当然是越受欢迎越好,毕竟我们与邵氏采取的是分成方式。”
这年头,对于大华语地区的口味,西方一直挺摸不明白,比如不明白在本土不怎麽受欢迎的美国片《时光倒流七十年》这个片子为什麽在香港那麽火,事实上这片子在其它地方卖的很差。
香港票房是蝇头小利,但却是亚洲市场的风向标。打个比方,港片的外埠市场有多凶残?78年许冠纹的《卖身契》,香港拿了七百多万港币,日本是500万美金!东南亚更多!哪怕《地》是符合亚洲口味的西片,克拉克估计,顶了天就四五百万的样子。比起香港,他更关心全球第二大票仓的日本票房,但日本的引进片永远都只能在第二年上映,这份钱就别想惦记了!《地球上的星星》对克拉克来说是过去时,一想到明年可能还会人问他这部电影的事,他就觉得没什麽意思,也下定决心,绝对不听鲍姆说,跑什麽海外宣传,反正又没明星。
“听说您今日来港是为拍片,能简单和我们谈一下新电影吗?”
“它还没有被拍出来,等拍出来我们再谈吧。”
新电影没有什麽大明星,唯一一个眼熟的还是万年不红的小歌星张国容,克拉克不在状态的散漫态度尽说废话,这麽迟了,记者也累了,看没什麽新闻,也就走了。
邵维名请客,对方自然不可能带他去庙街吃路边大排档,虽然克拉克很想去。
宵夜吃得差不多,钟杨二人也聊得差不多,毕竟都人到中年,各自先行回去休息。见人走了,苏珊在邵维名的示意下,朝克拉克邀请道:“礼拜一开机时会有媒体到场,无线也会去采访,如果兰恩先生抽得出时间,我们希望您给电视台做次专访。”本来,他们提完这事也该结束了。
“专访?”克拉克连连摇头。
“为什麽?”苏珊立刻解释道:“这有利于电影宣传,即使是好莱坞,在电影宣传期,明星也是会上电视的。”
他又不是明星!
“问题在于电影的敏感性。”克拉克摊手:“虽然协助我在城寨拍电影,对邵氏来说不是问题,但电影的高品质绝对会引起国际注意,如果让港英政府觉得难堪,对电影进行禁映的话虽然香港本土票房对整部电影的收益来说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一块,但这必定也会引起损失不是吗?”
怎麽又绕回到原处了啊,邵维名失笑:“不会的,涉及城寨并在城寨取景的电影,我们邵氏已经拍过几部,而且你已经把各方关系都处理好,已经上了好几道保险。”
照常理来说,当然没问题了,如果没有克拉克的蝴蝶,他把邵氏现在最好的摄影师蓝乃材拉进了他的摄影组给何藩做副手,明年邵氏将会投拍他的处女作《城寨出来者》,而那部电影就残酷性来说,尺度和克拉克这部也没差,儿童暴力丶黄嘟嘟什麽的贫民窟有的都有,电影安然公映,本土主流评论界虽对这种片子不喜闻乐道,但还是给予高评价。再说後来还有个麦当雄,他对城寨也很痴迷啊,他的《靓妹仔》《省港旗兵》等等一系列电影,更过分,也不没见他怎麽样。
“不,邵先生,你没明白的我意思,我打算送电影参赛参展,说不定有奥斯卡事实上,我认真地考虑过这部电影该报名最佳外语片,还是最佳电影”克拉克以一副理所当然的口吻对他说到。
二人突然一顿,楞在那儿,下意识觉得自己可能理解错了。
是了,一定是这样的。
全球各大顶尖电影学院都越来越趋向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生电影节,甚至是A类国际电影节,但往往没什麽希望入围主竞赛单元,就目前来说更不可能是奥斯卡。
但克拉克接下来偏说:“它要参加的当然不是学生奥斯卡,这电影已经超出学生奥斯卡的参赛规定要求了,你可以理解成这是一部正经的竞奥片。”
克拉克腆着厚脸皮:“邵生对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申报应该不算陌生吧?”
邵维名这下总算反应过来了,攥紧手,瞪着克拉克完全说不出话!小朋友!你才几岁!你特麽才拍了一部电影而已!
邵维名兄弟好歹这几年也替邵大亨主持邵氏,自然知道点奥斯卡申报的事。
每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比,规定每个国家及地区只能提名一部,是由各个国家地区的政府电影主管部门上报的,因此这部电影往往不一定是该国当年最好的电影,但却是官方最能拿得出手的。但香港的最佳外语片申报资格单位却不是政府部门,而是由一个叫香港电影制片家协会的行业组织,来决定代表香港参赛的电影。该协会成立于1964年,由邵大亨成立,成立之初便由他本人担任主席直到98年,才由他指定的接班人接棒。至于参选电影,无一例外,全是邵氏电影,简而言之,申报即是公司年度最佳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