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遥远的星辰大海
这是个晴好的星期六。
不少多伦多家庭会选择出门共度周末。对80年代初来说,城里城外的大小游玩之地中,安大略游乐宫无疑是最为受欢迎的去处之一。
安大略游乐宫,坐落于多伦多市中心的西南部,它临安大略湖而建,由3个人工岛屿组成,自1971年5月22日开放起,至今已有10年光景,目前正值开发成熟而又显不老旧的黄金运营阶段。
游乐宫内有一组五亭水榭丶一块Molson露天场丶多家餐厅丶一处停满小艇和手划船的码头丶一个游乐园以及世界第一座的永久性IMAX影院:安大略球状影院(esphere)。
它就像是一个浮在湖面上的白色巨球,非常显眼。
这里也是克拉克今天的行程目的地。一早,他把自己乔装一番便出发了。他在安大略游乐宫的游乐区看到很多《大金刚》街机,那是他不久前从日本人那里半买半骗来的游戏。见时间尚早,他玩了两把,直到身後排起了队,才心情大好离开去球状影院赴约。
自然,今天克拉克绝不可能是为所谓的游玩而来,他来多伦多为《绝地》考察IMAX公司是主要目的,躲避星战迷追杀只是顺便。
昨晚点映首日之後,《九龙城寨》还会再点映上两天,而媒体评论则最快要等周一释放,对探照灯影业来说,这是个难得也难熬的喘息空隙,而对克拉克来说,《九龙城寨》已经差不多是过去式了,现在摆在他眼前的还有星战这个巨物去挑战。
前段时间,卢卡斯影业一直在为星战周边销量大幅下滑抓狂,虽然克拉克的光剑计划是个好点子,但电影的本身受欢迎程度才是带动周边销量的关键,北美还能用星战大结局的噱头刺激一下票房,可海外市场对星战的热情显然已经退烧,仿佛两部星战已经把他们对特效大片的新鲜感都耗掉了,後面实在激不起惊艳之情。
这都是很多客观原因导致,比如文化差异丶审美疲劳丶时代制约等卢卡斯也想弄点新东西,因此比起前两部已经做到了极致的微缩模型土特效,《绝地》开始提高使用电脑制作特效的比例,但克拉克看来,水平相比之前只能说有进步,没到飞越的程度,这个年代刚起步的电脑特效还是太假太渣。
星战系列的海外票房也急剧萎缩:77年时海外票房占比40。5%,有3。14亿美元;80年海外票房比例虽提升到了46%,但数额却跌到了2。48亿美元;83年的原《绝地》更是让人失望,海外只贡献了不到1。66亿美元的票房,仅占34。9%。
克拉克要是不做点什麽,那这天大的黑锅肯定要由天生自带仇恨值的他来背了。
每个方面他都不能松懈,而提升剧本质量只是其中之一,技术上也得想办法。为了在视觉效果方面把流失的观衆吸引回电影院,他把脑筋动到了工业光魔之外,倒想到了不少东西:比如3D和IMAX技术。
IMAX技术由加拿大人格雷米。弗格森丶罗曼。克罗伊特丶罗伯特。科尔和比尔。肖于60年代发明,但巨幕电影技术并非只有IMAX一家在研究,它起步于1900年,对IMAX来说,当代的技术先驱之一是特效摄影领域的大神道格拉斯。特鲁姆布,其代表作为《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後世他于94年开始担任IMAX公司副董事长。道格拉斯。特鲁姆布的父亲唐。特鲁姆布也是老牌特效师,他们的特效团队在好莱坞一直是最大牌的之一,老特鲁姆布负责过77年第一部星战的特效摄影和机械设计,而小特鲁姆布在83年为了专心技术研发而退出电影特效制作领域时,让卢卡斯接收了他的65mm摄影设备,这才让工业光魔有了契机开始触及巨幕电影的特效领域。
有了特鲁姆布父子的帮腔,克拉克说服了卢卡斯放弃全程使用35mm胶片摄影,考虑用65mm或70mm胶片和IMAX技术。
虽然好莱坞对IMAX很陌生,但IMAX并不是个新名词,它的几个加拿大发明人在加拿大国家电影局(NFB)扶持下,于67年的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首次公开支起IMAX巨幕。尽管当时只是展示了图片和一些实验性镜头,但前来参展的日本代表团却看上他们的技术,便由日本富士银行提供贷款,让几人为70年举办的57届日本大阪世博会拍摄了史上第一部IMAX影片《虎之子》。71年,IMAX公司于多伦多正式成立,同年,同城的球状剧场也被政府正式落成。
“这家IMAX影院与安大略游乐宫同时开放,拥有60X80英尺的超大银幕,有752个座位,不仅是最早的永久性IMAX影院,也是目前最大的IMAX影院。”此时此刻,在影院开门营业之前,空旷的球形剧院内,格雷米。弗格森本人亲历,热情洋溢地对克拉克介绍道。
格雷米。弗格森是个50出头的中年男子,除了领导IMAX公司及对IMAX技术的贡献,他本人也是个纪录片导演,很多IMAX纪录片便是他导演拍摄的。
克拉克看了下,影院的银幕的确很大,21世纪的常规IMAX银幕尺寸为52。8X72。6英尺,还不如这块71年投入使用的60X80英尺IMAX银幕大,见此,他问:“现在全世界其它的IMAX影院情况怎麽样?”
格雷米。弗格森对此如数家珍:“截止到今年,不包括十几家个主题公园和娱乐中心,IMAX影院数量达到了12家,其中7家在美国。加上正在筹建的,1983年时数量将会达到21家,84年时便会有25家,印尼雅加达的金蜗牛剧院将会代替这里成为最大的IMAX影院。”
克拉克边听心里边吐槽:金蜗牛就比这里多6个位置,世界第一IMAX影院的招牌却自此挂到了91年。除了金蜗牛和这里,其它IMAX剧院座位都在300个左右,小的甚至只有92个。
“目前的IMAX影院,包括这里,全都是博物馆丶天文馆丶文化中心及游乐场所的附属设施?”克拉克略带怀疑地看着弗格森:“几个月前我去过位于香港九龙的香港太空馆,它有座去年开放的新IMAX影院,只有318个座位。IMAX影院的票房收益”
格雷米。弗格森立刻解释:“虽然目前的IMAX影片都是科普纪录片,但IMAX影片的前景和票房收入还是非常好的,像我们公司拍摄的27分钟热气球纪录片《ToFly!》就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纪录片,自76年开始在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博物馆的IMAX影院放映起,已经累计创造了几千万的票房,每年都有1000万的观影人次,今年它还去了挪威展映。”
票房具体几千万他也说不清,这片子直到21世纪已经老掉牙了还在该博物馆放,到2003年时,它票房已累积到了1。17亿,直到《华氏911》前一直是票房最高的纪录片,後面还在不停累积票房。而情况类似丶票房上亿的IMAX纪录片,也有好几部。
克拉克笑道:“拿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博物馆的IMAX影院举例没可比性,它是最受欢迎的一家。”
见克拉克还有疑虑,格雷米。弗格森指着这间影院补充道:“我们为球状剧院所摄制的纪录片是《NorthofSuperior》,在71年便有超过110万观影人次。芝加哥博物馆建了IMAX影院後,头6个月也有50万人次。相较它的好收益,它的投入就算低廉了,我们的设备100万美元一套,而一部十几至二十几分钟的纪录短片,目前成本基本在10至25万左右,十分合算,因此那些科技馆丶博物馆都非常乐意建IMAX影院。”
IMAX电影的胶片非常巨大,设备也産量稀少,而如今IMAX影院又是各种科技馆博物馆的附属设施,纪录片基本是这些展馆定制的,因此影片和影院往往是一对一专属对口。
很好。
克拉克心想,这说明当下2D的IMAX技术已经很能震撼住这个时代的大衆了。
克拉克又问:“那建一间全新的IMAX剧院呢?从无到有。”
弗格森顿了顿:“这得看规模和当地物价,在美国,普通的300万美元,豪华的大影院恐怕要5丶600万美元。”
克拉克觉得还是太贵了!为什麽非要追求环幕或穹幕呢?科技馆天文馆要追求弧度可以理解,毕竟要身临其境丶仰望天空,但普通IMAX影院用平的银幕就够了,建筑外观也不用建成一颗球了,能省很多钱。
克拉克皱起眉头:“也就是说,商业院线对它没有多大兴趣?或者说,IMAX在普通电影的商业放映领域一直没什麽发展?”
那是当然的,IMAX影院那麽贵,拷贝费用也高昂,做成电影,一套拷贝在这个年代也要2万美金左右,它的拷贝甚至体积巨大到用叉车运进放映室。
这也是如今IMAX的软肋,弗格森如此努力地去争取与星战的合作,可不就是因为这个吗?IMAX技术出来都十几丶二十年了,政府扶持力度那麽大,公司依旧靠规模上不去,依赖贷款和政策优惠,市场拓展缓慢,效益也不好。
弗格森苦笑:“如果卢卡斯影业和我们合作,加上宣传,那一定能促进更多的IMAX影院出现。其实目前这些IMAX影院也并不只放那麽一两部纪录片,电影也放的,而那些游乐园的IMAX影院几乎放的都是电影,像我们所在的球状剧场每年还会举行为期4丶5个月的70mm电影节,今年是1月10日开始的,放映了70mm版的《超人》《第三类接触(特别剪辑版)》《冲破黑暗谷》《星际迷航》《现代啓示录》《2001太空漫游》《歌声泪痕》不仅尺寸更大而且也更加清晰,虽然都不是新电影,但也非常受欢迎。”
底片越大分辨率高,通常商业放映的电影底片高度是35mm,70mm是目前最大的规格,早在19世纪末电影诞生时70mm便已经有了,好莱坞在黄金年代之前就很爱拍70mm大片,因为那时流行座位动辄1000-5000个的电影宫殿,主流制片厂拥有大量电影宫殿,所以影坛也很爱追求超大的银幕。电影宫殿随着48年的《派拉蒙法案》禁止电影公司拥有院线业务(但可保留个别有特殊意义的标志性影院),没了电影公司财力做後盾的电影宫殿生存空间就受到了挤压,开始做起了艺术片和色*情片生意,到现在大半已经改为他用,目前全美能放映70mm电影的大影院也只剩不到300家了。但70mm的胶片规格不会轻易退出主流市场,拍IMAX基本也用70mm或65mm的规格。90年代末时,70mm电影曾差点被淘汰,而当时号称最後一部70mm电影的《泰坦尼克号》其实也是僞70mm,电影拍摄时依旧用的是35mm胶片,只不过公映时有发行放大成70mm版的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