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傅缓缓转身,神色复杂:“长公主可知道,老夫为何反对?”
“请太傅指教。”
“不是因为轻视女子,”周太傅长叹,“而是担心变革太快,动摇国本啊!太后在世时,每每推行新政,必先安抚老臣,循序渐进”
阿娇肃然:“太傅教训的是。是本宫心急了。”
这一老一少在花厅内长谈至深夜。
放榜那日,贡院前人山人海。当榜文展开时,全场哗然——前十名中,竟有三位女子!虞姬更是高中探花!
“不可能!”落榜的举子们群情激愤,“定是舞弊!”
就在骚动将起时,周太傅突然现身:“本次科举,老夫全程监督,绝无舞弊!”
举子们愣住了。谁也没想到,最反对女子参考的周太傅会出面作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太傅继续道:“虞姬的策论《论盐铁平准》,见解独到,切中时弊。尔等若不服,可去太学查阅试卷!”
这下再无人敢质疑。
琼林宴上,新科进士们向阿娇谢恩。虞姬尤其激动:“若非长公主,民女终其一生也只能困守闺阁。”
阿娇微笑:“是你自己的才学赢得了功名。往后为官,当以百姓为重。”
然而风波并未平息。不久,市井间流传起谣言,说虞姬与主考官张沐有私情。
“荒唐!”刘荣气得摔碎茶盏,“朕要严惩造谣者!”
阿娇却道:“陛下不必动怒。这等谣言,越理睬越是甚嚣尘上。”
她召见虞姬:“你可愿外放为官?”
虞姬毫不犹豫:“但凭长公主安排。”
三日后,虞姬被任命为会稽郡丞,成为本朝第一个女地方官。
消息传出,又是一片哗然。但虞姬到任后,励精图治,很快得到百姓拥戴。
与此同时,阿娇开始着手改革科举制度。
“如今的科举,仍以诗赋为主,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她对张沐道,“本宫欲加试实务策论,你以为如何?”
张沐赞同:“臣也正有此意。但恐遭守旧派反对。”
果然,新政一出,反对声四起。连河间王都拄着拐杖来找阿娇:“诗赋取士,自古皆然。贸然更改,恐失士子之心。”
阿娇耐心解释:“王叔,如今天下需要的是治国安邦之才,不是吟风弄月之士。”
她取出一份策论:“这是今科状元王绾的《治河策》,若按旧制,这等经世之文恐怕难登金榜。”
河间王阅后,久久不语,最终叹道:“或许你是对的。”
在老王爷的默许下,科举改革顺利推行。
然而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
这日,阿娇正在审阅各地举子名单,刘无采匆匆来报:“殿下,出事了。陇西举子李固在返乡途中遇袭!”
“怎么回事?”
“似乎是有人不想他参加明年的科举。”
阿娇眸光一冷:“查!”
三日后,真相大白。主使竟是陇西太守!因李固曾揭他贪赃枉法,故而下此毒手。
“好个胆大包天!”阿娇立即下令罢免陇西太守,由李固伤愈后接任。
此事震动朝野。谁也没想到,长公主如此重视寒门学子。
此后,科举风气为之一新。各地寒门举子纷纷上书,称颂新政。
但阿娇知道,改革才刚刚开始。
这日,她召见新任吏部尚书张沐:“本宫欲开武举,你以为如何?”
张沐震惊:“武举?”
“不错。”阿娇展开舆图,“如今四海升平,但武备不可废。开设武举,既可选拔将才,又可提振尚武精神。”
张沐沉思片刻:“妙计!但具体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