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 > 第101章 阴阳五行的 天书 课堂(第2页)

第101章 阴阳五行的 天书 课堂(第2页)

林墨心中豁然开朗,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瞬间与实践结合起来。“两位放心,我会根据你们的情况,用不同的灸法为你们调理。”他看着两位年轻人,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心火旺的这位,我用雀啄灸泻法,灸太冲穴、合谷穴,清心泻火;心脾两虚的这位,我用温和灸补法,灸足三里、三阴交,益气养血。”

两位年轻人对视一眼,脸上露出半信半疑的神色。戴眼镜的年轻人说:“我们之前也去医院看过,开了安眠药,吃了就管用,不吃就复,艾灸真的能管用吗?”

“安眠药是治标,艾灸是治本。”林墨耐心解释道,“中医调理失眠,不是强制入睡,而是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让身体自己恢复睡眠功能。只要你们坚持调理,配合作息调整,一定能摆脱失眠的困扰。”

赵铁山在一旁补充道:“中医讲究‘治未病’,调理失眠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活习惯。晚上别熬夜,别玩手机,睡前泡泡脚,喝点温牛奶,这些都能帮助睡眠。”

两位年轻人点点头,决定尝试一下。林墨拿出艾条和艾灸盒,开始为他们施灸。他先为戴眼镜的年轻人灸太冲穴,艾条距离皮肤三厘米左右,快上下移动,像麻雀啄食一样,这是雀啄灸泻法。接着,又为他灸合谷穴,同样用雀啄灸法。

然后,他为短年轻人灸足三里穴,艾条稳定地停在穴位上方,保持距离,让热力慢慢渗透,这是温和灸补法。再灸三阴交穴,手法轻柔而稳定。

艾灸的过程中,戴眼镜的年轻人感觉一股清凉的热力顺着穴位蔓延,心烦意乱的感觉渐渐消失;短年轻人则感觉一股温暖的热力渗入体内,浑身无力的感觉慢慢缓解。两人都闭上眼睛,享受着艾灸带来的舒适。

施灸结束后,两位年轻人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没想到艾灸这么舒服,”戴眼镜的年轻人说,“我现在感觉心里平静多了,不像之前那么烦躁了。”

短年轻人点点头:“我也觉得浑身暖暖的,好像有了点力气,希望今晚能睡个好觉。”

林墨递给他们每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调理期间的注意事项:“饮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腻;规律作息,晚上十点前入睡;适度运动,每天散步半小时;保持心情舒畅,少生气、少思虑。”

“谢谢你们。”两位年轻人起身道谢,留下诊疗费,开开心心地离开了百草堂。

看着他们的背影,林墨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是他第一次独立辨证施治,虽然有赵铁山在一旁指导,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赵叔,我成功了!”他兴奋地说。

“这只是开始。”赵铁山笑着说,“中医之路,学无止境。今天你只是辨证了两种简单的失眠证型,以后还会遇到更复杂的病症,需要你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林墨点点头,心中充满了干劲。他知道,阴阳五行的入门只是一个,后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他不再畏惧,因为他有赵铁山的指导,有祖父的医案,有百草堂的传承,更有一颗热爱中医、想要治病救人的心。

接下来的几天,林墨每天都在赵铁山的指导下学习中医理论,同时为两位失眠患者施灸。随着调理的进行,两位患者的失眠症状越来越轻,戴眼镜的年轻人不再心烦意乱,晚上能很快入睡;短年轻人也能睡个安稳觉,白天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周后,两位年轻人再次来到百草堂,脸上的黑眼圈已经消失,神色饱满。“林大夫,太感谢你了!”戴眼镜的年轻人说,“我现在每天晚上都能睡七个小时以上,再也不用吃安眠药了。”

短年轻人接着说:“我也是,睡眠好了,食欲也恢复了,浑身都有力气了。你真是太厉害了!”

林墨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中医调理讲究‘三分治,七分养’,以后也要保持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彻底摆脱失眠的困扰。”

两位年轻人连连点头,又向赵铁山和林墨道谢,才开开心心地离开。

送走患者,赵铁山拍了拍林墨的肩膀:“小子,干得不错。这说明你已经真正理解了阴阳辨证的道理,也能熟练运用灸法的补泻手法了。”

林墨心中充满了喜悦,他知道,这是他中医传承之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翻开祖父的医案,在其中一页写下:“阴阳辨证,补泻分明;艾灸之术,贵在精准。传承祖父之志,守护百姓安康。”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医案上,泛黄的纸页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林墨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看到了祖父当年行医的身影,感受到了中医传承的力量。

他知道,艾火燎原的道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践行。而他,愿意成为这燎原之火中的一颗星火,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将中医的智慧传承下去,照亮更多人的健康之路。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墨继续在赵铁山的指导下深入学习中医理论,从脉象、舌苔的细微变化,到经络、方剂的配伍规律,他一点点积累,一点点进步。百草堂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想要体验艾灸的神奇疗效。

林墨始终记得祖父“治疾先治心”的家训,每接诊一位患者,他都会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不仅为他们调理身体,更会为他们疏导心理。他知道,很多病症都与情绪有关,只有身心同调,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这天,百草堂里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一位穿着白大褂、戴着金丝眼镜的年轻女性。她走进百草堂,目光扫过墙上的锦旗和案头的药材,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请问,这里是林墨大夫的百草堂吗?”她开口问道,声音清脆而专业。

林墨抬头望去,只见这位女性气质干练,胸前挂着“中医药大学”的校徽。他心中一动,难道是同行?“我就是林墨,请问你是?”

“我叫苏清瑶,是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的研究生。”苏清瑶伸出手,与林墨握了握,“我听导师说,老城区有一位‘野路子’中医,用艾灸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所以特地来拜访一下。”

“野路子”三个字让林墨的脸色微微一沉,但他还是礼貌地说:“苏小姐过奖了,我只是跟着赵叔学点皮毛,谈不上什么疑难杂症。”

赵铁山在一旁看出了端倪,笑着打圆场:“清瑶同学,林墨虽然没有科班背景,但悟性很高,也很努力,治好了不少患者,是个可塑之才。”

苏清瑶笑了笑,目光落在案头的穴位铜人上:“林大夫,既然你医术不错,那我想请教几个穴位问题,不知道你能否解答?”

林墨心中明白,这是苏清瑶在考校他。他点点头:“苏小姐请讲,我知无不言。”

“请问,‘鬼哭穴’的位置在哪里?有什么功效?”苏清瑶问道,眼神中带着一丝挑战。

林墨愣住了,他从未听过“鬼哭穴”这个穴位。他转头看向赵铁山,现老中医也摇了摇头,显然也不熟悉这个穴位。

苏清瑶看到林墨的反应,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看来林大夫对生僻穴位不太熟悉。那我再问一个,‘八风穴’的配伍禁忌是什么?”

林墨再次愣住,他知道八风穴的位置,却不知道它的配伍禁忌。他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尴尬地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

苏清瑶收起笑容,语气带着一丝轻视:“林大夫,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穴位精准’,连基本的穴位知识都掌握不全面,怎么能给患者治病呢?我看,你这‘野路子’的名声,恐怕名不副实。”

林墨的心中涌起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看着苏清瑶:“苏小姐,穴位知识固然重要,但中医的核心是治病救人。我虽然不懂什么生僻穴位,但我能根据患者的症状辨证施治,缓解他们的痛苦。”

“空口无凭。”苏清瑶不以为然,“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所谓的‘辨证施治’不过是碰运气罢了。”

就在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抱着一个孩子冲进百草堂,脸上满是焦急:“林大夫,快救救我的孩子!他突然肚子疼得厉害,哭个不停!”

林墨顾不上与苏清瑶争论,立刻迎了上去。孩子大约三岁左右,蜷缩在母亲怀里,脸色苍白,双手捂着肚子,哭得撕心裂肺。

林墨蹲下身子,轻轻抚摸孩子的肚子,感受到腹部紧绷,孩子疼得浑身抖。他又看了看孩子的舌苔,淡白而滑腻,脉象沉迟。“孩子是受凉导致的胃痉挛。”林墨判断道,“赵叔,麻烦你拿艾条来,我灸至阳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铁山立刻取来艾条,点燃后递给林墨。林墨接过艾条,对准孩子背部的至阳穴,用温和灸的手法施灸。他的动作轻柔而稳定,艾条距离皮肤恰到好处,既保证了热力,又不会灼伤皮肤。

苏清瑶站在一旁,眉头微皱,心中充满了质疑。至阳穴虽然能治胃痛,但孩子这么小,皮肤娇嫩,艾灸的热力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而且,胃痉挛在西医看来是平滑肌痉挛,用艾灸治疗缺乏科学依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