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我凭化学在乱世茍活(穿书) > 第89章 娶她 她的命运早就和我的绑在一处了(第3页)

第89章 娶她 她的命运早就和我的绑在一处了(第3页)

羽涅兴致高昂,拉着二人在泓峥馆里转了个遍,恨不得将自己见到的好东西,都给他们看看。

阿悔与琅羲望着泓峥馆的奢华忍不住感叹,即便是贪婪如饕餮,把宅院修得奢靡无度的贪官何仁之,其府邸排场,在这泓峥馆面前也得相形见绌。

比都不能比。

一番游赏完毕,时辰已不早。

羽涅派翠微取来皇帝赏赐的各式宝物,珠花金簪丶步摇钗环,但凡珍奇之物,全一股脑摆了出来,让他们随意挑选。

琅羲望着眼前琳琅满目的古玩器具丶金饰如意,拿起一支步摇。

感叹似的说起他们沿途所见。

她说,通州一带乞丐遍地皆是,一问都是被霸占了土地的人。

金城郡虽未遭决堤之祸,却因连日暴雨成灾,百姓流离失所,而朝廷拨下的救灾粮,实在是杯水车薪。

更令人心寒的是,当地豪强粮仓里积米成山,却公然高价售卖。有的米袋上,甚至还有朝廷的标识。

“这般世道……”琅羲叹道:“那些受灾的百姓,该如何活下去?”

羽涅听完这话,劝他们多拿些:

“小师姐丶小师兄尽管挑,反正那些皇室宗亲丶门阀士族各个过得骄奢淫逸,这些东西我们拿了去换些银钱,正好能救济受苦的百姓。”

“这样劫富济贫的事,咱们没有不做的道理。”

琅羲与阿悔听着,觉得这话在理。

他们也不扭捏,拣了些金贵的物件收下,准备到时可捐给同善会,让他们去救济灾民,以及贫苦的百姓。

同善会的领头美名享誉天下,是个不中饱私囊的,他们倒也能信得过。

羽涅从箱底翻出一支价累丝鸳鸯金钗,插在琅羲发间,又挑了条和田玉玉带,系在阿悔腰间。

她笑盈盈开口:“这两样可别拿去卖。是我特意给小师姐丶小师兄留的。这世间的好东西,我师兄师姐也该沾沾光才是。”

琅羲与阿悔正要推拒,却被她按住手腕,半是耍赖半是认真拦了回去:“这是我攒了好久的心意,你们要是不收,就是嫌我眼光差。”

他们不想拂了她心意,终究只得收下。

挑选完东西,他们再闲谈了一夥儿,等到了就寝时间。

阿悔终究是男儿身,不可住在内院。

羽涅给他在前院东边挑了间采光极好的房子,让他住下。

从前院回去时,已经过了戌时末。

路过西厢房时,仍没有见顾相执的影子。

她心中不禁想,宫中不知如何了?

*

夜色浓郁,机衡府内,挂着“十二章”门匾里的烛火亮如白昼。

坐在书案後的桓恂,手里那本《韩非子》已翻过多半。

其实他本对此书兴味寥寥。

早年在军事府内,跟在他义父严岳身边学习时,夫子早已逐字逐句讲过全篇,那些辩理至今仍在他记忆里留着边角。

当年,他义父总说,士族之所以成其为士族,从不是单靠世代累积的权势官位。那些世家藏书楼里头的典籍珍本,比天禄阁天子的藏卷还要丰饶。

因而他不能光习得弓马骑射,精通战事,更要广泛阅览古籍。行事不可只凭蛮力,更要懂得运用头脑。

他认同这一点,在他看来,人的世界和兽类不同,不是光有强大的力量,就能如鱼得水,达到目的。

更要学以致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本《韩非子》,是天子案头常备的典籍之一,与昨夜他在东观殿受罚时,其手中拿的那本《春秋》并列。

从这本书中,他足以窥见,天子要实行怎样的霸道之术,王权之术。

卢近侍在一旁瞧着桌案後那抹身影伏案许久,正犹豫着该不该上前劝歇。

忽地“吱呀”一声轻响,书房门已自外被推开。

进来的是位上了年纪的老妪,一手拄着拐杖,身後跟着个年轻婢子,双手端着个木盘,盘里稳稳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水。

老妪头发已如霜雪般花白,脊背微微佝偻着,行动间带着几分迟缓。

她刚一进门,桌案後的桓恂便已放下手中书卷,起身绕过桌案,伸手扶住了她。

“夜深露重,吴婶怎还未安歇?”

被他唤作“吴婶”的老妪,正是当年他逃出建安,困于山野濒死之际,救了他性命的军户妇人。

那时正逢朝廷征兵,她儿子早年间战死沙场,夫君又卧病在床,实在无力应征。可征兵的官吏苛刻异常,若不能出战,要缴纳百两军费,这对家徒四壁的吴婶而言,无异于逼命。

当时躺在土床上养伤的桓恂,将这一切听进耳中。

他本就有入伍之意,当即决意顶替她家的征兵名额。後来吴婶家中接连遭逢变故,最终只剩她一人孤苦无依。

直到他功成名就,于是将其接到建安,让她安享晚年,直到现在。

这期间,除了一次他重伤回建安宅中休养,就数此刻相聚最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