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我凭化学在乱世茍活(穿书) > 第111章 早已谋定的计划 那臣便拭目以待恭(第3页)

第111章 早已谋定的计划 那臣便拭目以待恭(第3页)

一旦夺回兵权,他们在武力方面就不会再逊色低人一等。

到那时,以严岳为首的势力,就再也没有跟他们叫板的优势。

当初严岳极力阻止他们介入战场,也正是看穿了这一点,除了朝堂上的明争暗斗,互相使绊子,更多是对兵权之争的警觉。

因而他才会不留馀地,无论如何不让世家麾下的部曲进入北疆。

“可你这样做,严都督会同意?”羽涅不认为先前态度强硬坚决反对士族介入军务的人,会轻易松口。

他笑回:“义父目的是平定北疆,要是不让他让出指挥权,他当然会同意。”

他口头这麽说着,严岳像是後知後觉的那个人。

事实上,这出戏早在严岳指挥失误的战报进建安时,就已确定。

士族本就在不能涉足北疆的事上耿耿于怀,眼下战场出了事,他们定会大做文章,提出他们之前没能做到的事。

依照律法,指挥失误而须承担责任的严岳,应交出统帅的权力。以他的地位,固然可以强硬反驳拒不放权。

但让士族入场,本就是他与桓恂达成的共识,一个旨在做成令那几家麾下人马“有去无回”的局。

桓恂表面三番五次不同意士族出兵的请求,直到在士族以严岳的过失加以威胁後,他才“勉强答应”。为了不显得刻意,连派他们去北疆这一条件,都并非由他主动提出,反而像是被形势所迫,步步退让的结果。

在士族看来,此事结果更是你来我往之後艰难达成的条件。

高丶王丶陈三家觉得自己的计划足够聪明。他们好不容易抓到严岳的把柄,怎麽样都要达成自己先前没达成的目标。

这对他们而言,是个绝佳拿回兵权优势的机会。

既然这是他们想要的机会,那他们就顺水推舟,“不得已”作出让步。

不过,这样的结果,对赵云甫而言,说不上好,也谈不上坏。

皇帝虽乐于看到双方斗得你死我活,因为制衡之术本就是帝王术根本。

派士族前往北疆,毫无疑问会消耗他们的实力,同时还能借此机会摸清这三家谁军事实力最强。

但另一方面,这也会给朝廷带来一个令人担忧的隐患,要是士族伤亡惨重,那只剩下严岳一家独大,他苦心维持的平衡会被打破。

可这已经不由得他决定,士族带来的政治压力需要出口,他只能防患于未然,派出心腹监军,并让御马监掌握粮草调配之权,以此牵制各方,让他们不能为所欲为。

说是牵制各方,严岳受到的影响最小。

赵云甫贵为皇帝,自然清楚这一点,但这是他目前能做出的最好决策。

从他口中得知赵云甫让御马监的人负责粮草,羽涅想起还未从朔阳回来的顾相执。

她好奇道:“顾相执也会去北疆?”

桓恂回:“尚且不知,具体调配人员得过几日才清楚。”

羽涅又问:“那李家呢,李幸家会不会也派人去?”

未等桓恂出声,萧成衍抢先开口说:“李家根基不及其他三家,下一代更是男丁成年的更是只有李允升。”

他撇了撇嘴:“这李允升看起来,怎麽都不像是个会带兵打仗的。况且李家部曲没有多少人,陇西那地界多灾多难,他家麾下的部曲,只够保护他们家田地房屋。”

部曲是世家大族才有的私人武装,这些人一般不单纯是私兵,同时兼顾佃户身份。日常护卫主家庄园田地,参与劳作,有时代表主家参与地方械斗,有需要时集结成兵,随主家出征。人员来源大多是耕农丶被赦免的罪犯,外加世代相传下来的部曲。

部曲此职世代相传,父父子子都逃不过这个身份。

这些人只听从主家,不听从朝廷。

这对朝廷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听闻李氏一脉不会去战场,羽涅的心稍稍放下。

桓恂看她松了一口气的模样,自然明白她在想甚麽,言道:“你放心,李家人一定会在你手上伏法。”

提到此事,她不禁忧从心中来:“我没有这麽乐观,而下我们连要找的人八字还没一撇,真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我们想要的人。”

萧成衍不知道他们说的所谓何事,于是问:“你们要找甚麽人?”

弹劾李家这样的事,在羽涅看来,告诉给萧成衍也无妨,以他的为人,她不认为他会走漏风声。

于是她将灾害有猫腻一事,在确保门外没人能听见後,尽数向他吐露。

她话音刚落,门外廊下传来一阵脚步声,紧跟着响起谢骋禀报的声调:“大人,宋居令紧急求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