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这样的妥协要怨,只能怨时机不对。……
天未亮,一阵紧急的敲门声,惊醒了梦中的人。
倏然一下从噩梦中抽离,羽涅睁眼望着头顶的帷幔,迷茫须臾。她撑着床榻坐起,对着门外头道:“进来罢。”
门应声被推开,宋蔼一身肃谨官服,快步掀开层层帷幔,挥退了守夜的婢子。
待亲眼凝视对方退出去关上门後,已移至榻前的宋蔼,才从袖口里取出琅羲连夜传过来的书信,交给羽涅。
接过书信的羽涅内心顷刻绷紧,这麽早,琅羲会飞鸽传书联系她,定然发生了大事。
她急匆匆拆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信,快速任务浏览一遍。
看到最後一行字,她内心的忧虑,已经按捺不住,全都涌上了眼角眉梢。
善于洞察人心的宋蔼,第一时间就认识到出了大事。
遂,她弯着腰,言语尽是关切:“出何事了?”
羽涅将密信放入信封,走到房里还未熄灭的烛台引燃,扔进了熏炉中。
“天子昨夜去了小院。”她脑海里浮现着琅羲的话,仍处于震惊跟不可思议之中:“他说,想让小师姐进宫伺候。”
宋蔼听了,没有发出惊叹,但从她的表情中已然能够看出,这则消息带给她的震撼。
赵云甫,琅羲……任谁会把这两个人联想在一起。更别提,赵云甫竟要将才见过两面的琅羲,纳入後宫。
这样一场变故来得让他们措手不及。
羽涅:“我不能让小师姐被赵云甫玷污,更不能让她进入宫里。”
宋蔼虽不知她的真实身份,但经过这段时间她已看出,琅羲丶阿悔这二人,对她何等重要。
而阿悔还死于宫中,赵云甫又不作为,她对他当然没好脸色。
从自身而言,宋蔼无所谓她说出何等大逆不道的话。
毕竟,赵家欠她们母女太多。
“天子的旨意,不是谁都能改变。”宋蔼低声问她:“沈道长如何说?”
她直觉,琅羲应当在信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提及此处,羽涅愁容满面:“小师姐说……她原想杀了赵云甫,但最终还是想着顺势而为。宫中如今没有我们自己的人,她认为,有一个人在赵云甫身边当内应,夺取他的信任,对于我们成事会有极大的帮助。”
“她说,她不在乎这些无所谓的妥协,只要最後能够成事,重新肃正北邺。”
这个“肃正”,宋蔼想过会是更大的颠覆,但一想到她们应更多为了报仇,又将这一闪而过的念想压了下去。
而羽涅之所以一直没跟她说,她们的最终目的,是由于羽涅认为,知道得太多,并非一件好事。
若是她们不幸失败,其他人还能逃脱。
宋蔼:“陛下为人心思多疑,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留在他身边行事,会有很大的危险。”
连带着她这个原本宫中的老人儿都不禁疑惑:“天子他……他怎麽突然就让沈道长进宫侍候了?无论如何,沈道长也是个出家人,这样定然会引起朝中非议。”
“最终只怕,苦了沈道长……”
宋蔼思绪至此,不由问起样土之事的後续进展,她担心琅羲既已应诏入宫,此事不知是否还能继续推行。
羽涅示意她不必忧心,进而解释,昨夜琅羲与赵云甫深谈至很晚,她在御前已求得一个承诺,三州匪患未平之前,绝不入宫。
有些话,琅羲没有藏着掖着,她对赵云甫言明,如果此时她受册入宫,天下人将如何看待他们这些出家人不说,在百姓眼中她为民请命之举,不过也成了博取名利的矫饰。
虽说世间虚名,何足挂齿,但重要的是,修行之人渡世济人,本出尘心,一旦卷入恩荣,易招世谤,更损及天子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