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们连忙躬身应诺,连哄带劝地带走了小太子。
年幼的太子不敢再多言,眼里原本的光彩倏然熄灭,他低下头,默默跟着自己宫内的人走了。
羽涅立在一旁,目光悄悄追随着那抹小小的被宫人簇拥着的孤单背影。
每走一步,赵元瑞瘦弱的肩膀似乎就瑟缩一分。
她记得,史书上写,“太子元瑞,八岁而夭”。
此时书上的文字变成了鲜活的人命。一股混合着怜悯的酸楚在她胸腔里弥漫开来。
之前她对赵云瑞并不熟悉,想着待他们推翻赵云甫,还要选一个合适的皇子上位。
经过接触,她觉得赵元瑞心思柔软,或许可等赵云甫被他们拉下皇位後,扶持他上位。
但赵元瑞的寿命,让她不得已打消此念头,另选他人。
她正想着,有宦官来向赵云甫禀报:“陛下,顾少监有要事求见。”
赵华姝与赵华若闻言,极有眼色地躬身告退。
羽涅也随之後退一步,正要一同离去,却听见赵云甫淡淡的声音传来:“顺和留下。”
她心头一凛,脚步顿住,只好垂首静立一旁。
片刻,因无嫡系可用的官复原职的顾相执疾步而来。
他神色凝重。看见她也在时,他微微一怔。
赵云甫以为他的迟疑是因为羽涅在场,不知该不该说话。
想到此处,赵云甫摆了摆手:“有话直说便是。”
见此,顾相执拱手奏报:“陛下,据御马监安插在南殷的探子密报,南殷正在大规模调动兵马,囤积粮草于边境,种种迹象表明,他们马上要大举北伐。”
闻言,赵云甫眼神陵劲淬砺起来。
他负手而立,望向天空,沉默片刻。
空气仿佛凝固一般,只馀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消息确实?”他声音听不出波澜,带着千斤重压。
“多方印证,确凿无疑。”顾相执答得斩钉截铁。
赵云甫缓缓闭上眼。
时间不多了。
朝中能征善战的将领青黄不接,老将凋零,新将未起,此刻能倚仗的,唯有北疆严岳一系,皇亲段廷宪,加上几个青年将领。
目前严岳本人不能动,他要是一走,北疆战场无人能接,而段廷宪又担任监视严岳的责任,也不能随意调动。
剩馀的几个将领,能力不足以撑不起抵抗萧道遵北伐的大旗。
如此一来,论能力,最好的选择,自然落在从战场上摸爬滚打起来,战功赫赫的桓恂身上。
但,如何确保这柄利刃始终忠于皇室?
思考良久,一个冰冷的念头在赵云甫心中成型。
他睁开眼,目光转向一旁的羽涅。
他回想起他安插在桓恂身边的眼线的汇报。
桓恂既然是真的喜欢他这个妹妹,子凭母贵,那麽她的孩子,才能派上用场。
“顾少监听命。”他忽然下令。
顾相执与羽涅不着痕迹对视一眼。
前者恭敬道:“微臣在。”
赵云甫:“顺和公主跟桓侍郎的婚期提前,十日後,便是他们的良辰吉日。此事,由你协同宗正寺全力操办,务必周全。”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得羽涅好半天没回过神。
她难以置信望向赵云甫。
顾相执目光直刺向赵云甫,呼吸窒住半拍。他眼神里混杂着震惊质疑,更充斥着未来得及掩饰的戾气。
接着,他头不受控制转向一侧,视线落在她身上。
见他没有立即回答,赵云甫“嗯?”了声:“如何?少监有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