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月光下的身影娘子,为夫回来了。
藤州,易水城。
此城不仅是藤州军事重镇,更是南殷天子萧道遵御驾亲征的大本营。
原刺史府节堂已被征为行在,里头烛火摇曳,映照着巨大的防舆沙盘图。
火光扫过萧道遵英挺的侧脸,尽管这张面孔萧成衍相似,二人气质却大不相同。
萧道遵一看就是从尸山血海走出来的,锋芒尽显。
“你是说,桓恂领兵清扫了知泉县?”边盯着沙盘上的地势,萧道遵边问。
这已是短短不到半月内,第三条粮道被桓恂切断。
知泉县并非前线关隘,而是南殷防线纵深内一处重要的粮草转运要隘,位置相当深入。
桓恂的兵锋能如此频繁直插腹地,这让萧道遵彻底意识到,北邺此番南下的人马,其机动范围与兵力投送能力,恐怕远非情报所说的二十万之数,甚至可能远超这个数字。
一股无形的压力在节堂内弥漫开来,堂内其他将领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
一身盔甲的萧成衍上前一步,拱手回:“回皇兄,前线将领确认,此消息属实。连同之前的灵丘仓跟云围县,这已是桓恂拔掉的第三个转运要点。”
古往今来,江淮一带素为南北政权对峙交锋的主要战场,其间河网密布,水道纵横。
从战略收益角度考量,南殷北伐最佳路线是自东线出击,从覃州丶藤州发兵,先取淮阴等重镇,再沿泗水北上攻占徐州。
如此便可扼住北邺的经济命脉汉广河,从而动摇北邺的军心士气。
原本,萧道遵也意图凭借兵力优势,执行此条直接有效的进攻路线,以求速战速决,免得等到北疆严岳麾下的北崖军,跟段廷宪所领的玄策军援驰,到时场面将会对南殷十分不利。
不过,萧道遵万万没想到桓恂不按常理出牌,主动出击,以不要命般凌厉迅猛的攻势,连续清扫南殷粮草据点,此举彻底打乱了他进攻节奏。
正因如此,他被迫放弃了长驱直入的初衷,转而采取步步为营的保守策略,沿途修筑营垒,以观其变。
若是说先前他只是怀疑情报有误,那麽现在桓恂敢以远超预估的兵力,反其道而行之,悍然插入他的腹地,关于那份关于说北邺南下只有二十万兵马的禀报,此刻在他看来,从一开始或许就是错的。
说到情报来源,理应不会出这样的问题。
见他不语,萧成衍问:“皇兄,若敌情有变,我们是否要继续采用保守策略?”
在萧成衍看来,他们当下的目标已非速胜,而是转为通过逐步蚕食,不断挤压赤甲军的空间,好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稳扎稳打重新掌握主动权。
萧道遵没有立即回答。
但见他伸手将沙盘上几面代表粮道的小旗拔起,其中一面在他指间应声而断。
“保守?”
他转向自己的心思单纯的弟弟:“当敌人把刀三番五次架在你粮道上时,固守营垒就不再是稳妥,而是坐以待毙。”
“桓恂敢把爪子伸进来,就要有被剁掉的准备。”
“传令葛飞尽,我不管长亭关北邺究竟有多少人马驻守,我只要他尽快攻下。”
“是,陛下!”领完命的将领转身出去。
待人一走,萧成衍面露不解,追问:“长亭关虽属要道,但并非兵家必争之地,我军此刻分兵攻打,岂非分散兵力?臣弟愚钝,不知皇兄此举深意。”
萧道遵:“怀川你只知其一。”
怀川,为萧成衍的字,为他母亲已故的圣懿皇太後所取。
他解释:“正因它看似无关全局,才是此刻最好的试金石,长亭关有五万北邺的平民百姓。”
“桓恂若真如情报所言,仅有二十万兵马,那他必然捉襟见肘,前线处处是破绽。我猛攻一处,他即便来救,兵力也必有限,葛飞尽足以应对。”
“但他若能在你我意料之外,迅速调集重兵,甚至动用精锐主力回防这等关隘,那便证明,他手中掌握的兵力,远不止二十万,反之,他麾下人马确实并不多,前面他的攻势,皆是为了虚张声势而已。”
“总之,哥哥我攻长亭关是虚,逼他亮出真正的家底,才是此战唯一目的。”
他这番长篇大论过後,萧成衍神色并未舒展,反而更添忧虑:“皇兄此计虽妙,但臣弟仍有一虑。”
“讲。”
萧成衍踌躇着,缓缓道:“要是桓恂当真兵力匮乏,无法及时回援,或是他麾下守将无能,城破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