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卿出证,父母牵挂
沈念卿接下圣旨时,指尖触到明黄绸缎的凉意,心中既有建功立业的激荡,亦有对家人的不舍。沈清辞与苏云卿当夜便守在书房,烛火彻夜未熄,为儿子打点行囊。
沈清辞从库房取出那柄伴随自己平定边境的虎头湛金枪,枪身寒光依旧,枪柄处还留着当年征战时的磕碰痕迹。他亲手为枪杆缠上新的防滑丝线,沉声道:“这枪随我击退过匈奴铁骑,护过边境百姓。如今交给你,不是让你逞勇好斗,而是要你记住,军人的使命是守护,而非杀戮。”他又精选了一匹通体乌黑丶唯有额间一点白的千里马,拍着马颈叮嘱:“此马通人性,危急时刻可助你脱身,务必好生照料。”
苏云卿则在灯下连夜缝制棉袄,针脚细密如织,将牵挂尽数缝入衣料。她还备下满满一匣子药品,分门别类用素色绢布包好,标注清楚用法:“这是治风寒的,边境夜寒;这是止血的金疮药,打仗难免磕碰;还有这安神的,若夜里难眠便服一点。”她又往行囊里塞了许多沈念卿幼时爱吃的桂花糕,眼眶泛红:“战场之上不比家中,委屈时便吃块糕,就当娘在身边陪着你。”
沈念卿站在一旁,看着父母鬓边悄然生出的银丝,喉头哽咽。他接过沉甸甸的行囊,跪地叩首:“爹,娘,儿子此去定不负教诲,守好边境,早日归来孝敬二老。”
出发前夜,沈府的饯行宴简单却温馨。沈砚之亲自温了酒,举杯道:“好男儿志在四方,祖父盼你凯旋,也盼你平安。”沈夫人拉着念卿的手,一遍遍摩挲,话到嘴边只剩一句:“遇事莫逞强,家里永远等你。”沈念卿一一应下,目光扫过满座亲人,将每张面孔都深深记在心里。
宴罢,沈清辞单独将念卿带到书房,铺开一张舆图,指着边境的山川河流细细讲解:“此处是险关,敌军易埋伏;此处有水源,可作为补给点。切记,行军打仗,攻心为上,善待士兵,方能上下同心。”苏云卿则默默为他整理好衣冠,将一枚平安扣系在他颈间,那是她用多年积蓄请高僧开过光的,温润的玉石贴着肌肤,似带着母亲的温度。
临行那日,天还未亮,沈府门前已备好车马。苏云卿望着儿子身着戎装的挺拔身影,终是忍不住落下泪来,却强忍着不去擦拭,怕惹得念卿分心。沈念卿深深看了一眼父母,翻身上马,勒住缰绳回头喊道:“爹,娘,保重!儿子去了!”
马蹄声渐远,尘土飞扬中,沈清辞扶住身旁摇摇欲坠的苏云卿,望着儿子远去的方向,久久未动。晨风中,仿佛还残留着少年郎的誓言,与父母沉甸甸的牵挂,交织在通往边境的漫漫长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