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朔州城的庆功氛围尚未消散,沈承佑已在中军帐内铺开边境全域地图。烛火下,他指尖划过被契丹侵占的城池标记,语气坚定:“耶律烈虽被俘,但契丹西路军仍围困雁门关,东路军在幽云十六州烧杀抢掠,若不乘胜追击,敌军喘息後必卷土重来!”
李将军忧心忡忡:“我军经此一战,伤亡亦有两千馀人,将士们尚未休整,再行军恐体力不支。”
“百姓流离失所,哪有时间等我们休整?”沈承佑目光灼灼,“传我将令:重伤将士留守朔州,由王若曦继续主持军医营,安抚百姓丶救治伤员;轻伤者与精锐部队分为两路,一路由我率领,驰援雁门关;另一路由你率领,向东收复幽云十六州外围城池,沿途收拢溃散守军,汇合後再攻核心重镇!”
他转头看向王若曦,眼中满是托付:“城中百姓刚遭战乱,需尽快恢复秩序。粮仓物资除留足军需,其馀全部分发给百姓,再组织人手抢修房屋丶开垦荒地。战俘中罪孽较轻者,可编入劳役队参与重建,立功者可减免刑罚。”
王若曦颔首应道:“你放心前行,城中之事我定会妥善处置。切记谨慎用兵,我在朔州等你凯旋。”
次日黎明,两支大军分道出发。沈承佑率领五千骑兵,星夜驰援雁门关。沿途所见,皆是被契丹劫掠後的残破景象:村庄化为焦土,良田尽毁,偶尔遇到幸存的百姓,无不是面黄肌瘦丶惊魂未定。沈承佑每到一处,便留下部分粮草与士兵,协助百姓搭建临时住所,同时打探雁门关战况。
得知雁门关守军已坚守半月,粮草即将告罄,沈承佑当即下令加速行军。抵达雁门关下时,正遇契丹西路军发起猛攻,城门摇摇欲坠。沈承佑当机立断,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命部分士兵僞装成援军主力,从正面吸引敌军注意力;自己则率领精锐骑兵,绕到敌军後方,直捣中军大营。
契丹军猝不及防,後方大营被攻破,粮草军械尽数被焚。攻城的士兵见状大乱,雁门关守军也趁机开门冲杀,内外夹击之下,契丹西路军溃不成军,仓皇北逃。沈承佑与雁门关守将汇合後,并未停歇,而是休整一日便继续追击,接连收复被契丹占领的三座城池。
与此同时,李将军率领的东路军也捷报频传。他们沿途收拢溃散守军,队伍不断壮大,且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得百姓拥护。不少百姓主动加入队伍,充当向导或运送粮草,协助大军收复失地。短短十日,东路军便收复了幽云十六州外围五座城池,兵锋直指契丹东路军主力盘踞的蓟州。
沈承佑得知东路军进展,当即调整部署:亲率三千骑兵驰援蓟州,与李将军汇合,合力围歼契丹东路军。蓟州城外,两军对峙,沈承佑见契丹军阵型严密,便巧用“诱敌深入”之计:派少量士兵前去挑战,佯装不敌败退,将契丹军引入预设的埋伏圈。
待契丹军进入埋伏圈後,沈承佑一声令下,伏兵四起,箭矢丶滚石如雨般落下。契丹军阵脚大乱,沈承佑率领骑兵趁机冲杀,李将军则从另一侧夹击,一场激战过後,契丹东路军主力被彻底歼灭,蓟州成功收复。
接连的胜利让边境军民士气大振,原本被契丹占领的城池纷纷传来捷报,要麽被守军收复,要麽被百姓起义驱逐。沈承佑下令,所有收复的城池,一律开仓放粮丶减免赋税,同时组织军民加固防御工事,防止契丹军反扑。
王若曦在朔州也成效显着:城中百姓已基本安顿,重建工作有序推进,战俘劳役队开垦荒地千亩,秋收有望;军医营不仅救治将士,还为百姓义诊,赢得了“贤德夫人”的美名。她还派人将朔州的治理经验推广到其他收复的城池,让边境尽快恢复生机。
一月後,沈承佑率领大军收复了所有被契丹占领的失地,契丹残馀势力被迫退回漠北,再也不敢轻易南下。边境恢复了往日的安宁,百姓们重返家园,耕田织布,炊烟袅袅。
沈承佑站在雁门关的城楼上,望着北方辽阔的草原,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祖父当年镇守边境的岁月,想起自己出征前的誓言,想起将士们的浴血奋战,想起王若曦的默默支持。这场胜利,不仅守住了大靖的疆土,更守住了百姓的安宁,也让沈氏家族“护国安民”的家风,在边境的风沙中愈发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