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崇训率一小队人马,远远观察城防动静。
“城中守军真的只有三千?”
他再次向斥候确认最新情报。
“回将军,我等已多次打探,确实仅三千人。”斥候语气十分肯定。
一旁的副将忍不住问:“敌军只留三千人守城,会不会有诈?”
“临门城是座坚城,即便只有三千人,也不易攻破。加上敌方援军将至,若要尽快拿下,必须在傍晚动进攻。”
武崇训判断认为,应抢在对方援军抵达前夺下此城。
他相信这极有可能实现。
“将军,傍晚就攻城……是否太急了些?若是敌人故意设局……”
副将仍有顾虑,担心其中有诈。
“兵贵神,半日休整足矣。回营!”武崇训坚持己见,认为机不可失。
他不再多言,立即返回整军备战。
然而,当武崇训宣布此军令后,
幽州主将公孙朗提出了质疑。
“武将军,你当真确定?”
冀州主将刘志倒是镇定,并未急着表态。
武崇训看向质疑的公孙朗,语气低沉:“这么安排,你有意见?”
果然,带兵并非易事。
武崇训早料到会有人反对,只是没想到军令刚下,就有人急不可耐地跳了出来。
他原以为对方至少会等一等,多少给他留些情面。
谁知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
既然对方不给面子,武崇训自然也不必客气。
他语气不再像先前那般温和,反而带着一丝质问。
“不,我只是质疑此举是否恰当。”公孙朗虽提出异议,但在武崇训直视的目光下,气势不觉弱了几分。
武崇训随即陈述利害:“敌军仅有三千守军,说明援军未到,此时不攻更待何时?若等援军一到,攻城必将付出更大代价。”
“公孙将军,既然武将军这么说,我认为可以一试。”刘志此时表达了赞同。
公孙朗一时错愕,满脸不解地看向刘志。
他心中暗忖:难道你家州牧没有交代你?你竟敢同意?
武崇训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冷声提醒:“公孙将军,莫因私事贻误战机,否则军法处置。别忘了,我才是主帅。”
公孙朗沉默不语,心头暗骂:竟敢威胁我?
但他虽满腹不满,却也无法可想。
族兄公孙琦早有交代,要尽量拖延,避免消耗幽州边军实力。
此次五万大军虽非精锐,若折损太多,仍是伤筋动骨。
因此一听说武崇训要在傍晚攻城,公孙朗立刻警觉,坚决反对,就是怕幽州军被推作主力。
“这样吧,从边军与中央军各抽调部分兵力,组成五千敢死先锋,诸位以为如何?”武崇训深知众人顾虑,也得到安云天等人暗示,不得不尽力维持各方平衡。
公孙朗与刘志见武崇训如此安排,皆无异议。
各出一部分兵力,组成五千先锋,尚可接受。
“好,二位做准备,傍晚准时攻城。”
见二人不再反对,武崇训心中稍定,正式下达了军令。
……
北府军先锋抵达后,苏牧便将城防交给这五千人,自己亲率三千玄甲军出击。
城门开启的刹那,玄甲军如墨色潮水般涌向远方敌营。
此时大夏联军刚集结五千敢死先锋,正欲动攻势。
“将军,敌军出城了!”传令兵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