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每个家庭代表在合约上按下手印,接过两百元预付金时,不少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娃,到了福建好好干!”
“记得常写信回来……”
“学成手艺,回来开分店!”
叮嘱声、哭泣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水花忙着给每个人分她亲手缝制的“应急包”……
里面装着常用药、针线包和一张写有紧急联系方式的纸条,甚至还有老家地里的黄土。
第二天清晨,县汽车站人头攒动。
十名青年胸戴大红花,背着统一放的行囊,在亲人的目送下登上开往银川的大巴。
从那里,他们将转乘火车前往厦门。
马奶奶拉着孙子的手老泪纵横:“狗娃,奶奶教你的馓子手法记住了没?到了福建,可别给咱西北人丢脸!”
年轻的狗娃用力点头:“奶,你放心!等我赚了钱,接你去厦门看海!”
这句话引得周围人又哭又笑。
苏宁站在一旁,悄悄握住了水花的手:“等忙过这阵子,我们也去福建看看?听说鼓浪屿的日落特别美。”
水花红着脸点头,眼中闪烁着憧憬的泪光。
大巴缓缓启动,载着十颗忐忑又充满希望的心,驶向远方。
车窗外,送行的人群久久不愿散去。
有人挥舞手臂,有人掩面哭泣,更多的,是踮着脚尖,想要多看亲人一眼。
苏宁望着渐行渐远的汽车,突然想起父亲常说的话:“人这一生,总要为别人做点什么。”
此刻,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
水花轻轻靠在他肩上:“宁哥,咱们回家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好,回家。”苏宁揽住妻子的肩膀,“明天还要去移民点看看,李大有说新打的井出水了。”
两人并肩走向车站外。
初升的太阳将他们的影子投在黄土路上,拉得很长很长。
远处,不知谁家的收音机里,正播放着那熟悉的《春天的故事》。
年的春风,正悄然吹过西海固的沟沟坎坎,带来远方的气息,也带去这片土地上的希望。
……
县政府大礼堂里,红色横幅高高悬挂:“西北风情饮食文化有限公司成立暨签约仪式”。
苏宁站在主席台上,手指微微抖。
他今天穿了一套崭新的藏蓝色西装,这是水花特意从银川商厦买来的。
台下坐满了人——县领导、乡镇干部、签约农户代表,还有特意赶来的林副主任。
最后一排,十几家媒体的长枪短炮对准了主席台。
“下面,请杨县长和苏总经理签署合作协议!”主持人高声宣布。
如今的苏宁不光是西海固扶贫办的副主任,还是兼职西北风情美食文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掌声中,杨县长笑容满面地走上台,与苏宁相对而坐。
工作人员捧来两份烫金合同,放在铺着红绒布的桌上。
苏宁深吸一口气,拿起钢笔。
合同条款他早已烂熟于心:县政府以扶贫资金入股o,苏家砖窑以设备和现金入股,农户以配方和原料入股。
这种“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模式,在年的西北贫困地区,绝对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签完字,两人起身握手。
闪光灯瞬间亮成一片,刺得苏宁睁不开眼。
恍惚间,他看到台下前排的水花……
她今天穿了一件水红色的确良衬衫,正拼命鼓掌,眼眶泛红。
“下面,请公司财务总监李水花同志介绍项目财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