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尸匠 > 第14章 金刚(第1页)

第14章 金刚(第1页)

第14章金刚

无量寺坐落于新安江牯牛山山顶,依山而建,面江而开。据凌氏说,这座寺庙始建于唐代,已有近千年历史。若在白天,可俯瞰新安江水潺潺东流丶渔船点点的景象。

只可惜已经入夜,虽观不到美景,好在山风带着凉意,拂动林叶沙沙作响。

林子里刚下过雨,山路湿滑。几个差役高举着灯笼走在最前头,後面跟着凌氏。凌氏常走这山路,步伐轻快。

沈峥紧跟凌氏,夜路难走,加上这寺庙建在山顶,走起来比寻常道路艰难许多。前方灯笼一晃一晃,惊扰了草丛里的昆虫,耳边时不时传来几声蚊虫掠过的嗡鸣。

杨望出行一律乘轿,这会双腿发沉,非得抓个什麽东西才能借力爬上去。李常失原本在掸蚊虫,见他累了伸臂要搭他,杨望摆摆手,铆劲快走几步追上前面的沈峥,没皮没脸地拉住她的小臂,嘿嘿一笑。

沈峥下意识想抽回胳膊,转念一想下午才凶过他,这家夥心地单纯,就是有些意气用事而已,说到底也是因为陈年往事无辜迁怒于他。这麽想来,沈峥竟生出几丝内疚,便任由他拉着,兀自往上走。

约莫又走了两刻,前方传来一声恢弘的钟声。伴随着钟声,寺庙轮廓隐隐浮现在黑暗中,几盏明灯挂在殿檐之下,映亮了朱漆大门上的金色门钉。大门两侧挂着对联:普愿衆生离苦海,广开方便渡迷津。

凌氏解释说,这钟声昭示着僧侣们正在做晚课,此时贸然敲门怕会打扰修行。

沈峥没有迟疑,大步上前,拾起门钹不轻不重地叩了三下。

很快,两扇大门从内拉开,一个穿着灰色僧袍的老和尚走出来,双手合十躬了躬身:“阿弥陀佛,事主们这麽晚到访,有何贵干?”

“圆觉主持,是我。”凌氏同样双手合十回了礼,掌心朝上指向沈峥,“我有两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想进寺转转,不知会不会打扰衆位师父清修?”

她说的委婉,沈峥却没时间浪费,开门见山道:“老师父,黄知县昨日遇害身亡,我等想来查验线索,尽早破案。”

圆觉擡起灰眉,睁大一双浑浊的双眼尽力看清她,“世事无常,此事贫僧已然听闻。黄施主与凌施主都是小庙的常客,贫僧和徒儿们发愿为黄施主做满七七四十九日的法事,愿黄施主早登极乐。”

“那麽我等能否进去查验线索?”沈峥问。

圆觉身後大殿传来一声清脆的敲钵声打断了她的话,诵经声缓缓响起,与木鱼声此起彼伏,悠扬低沉的音律回荡在山林里。

圆觉淡淡一笑,沈峥明白了他的意思。借着屋檐下的灯笼,沈峥看清了他的脸,面如枯槁,脸颊微微凹陷。据凌氏说,圆觉常年吃素,不沾荤腥,是个戒律极其清净的老菩萨。

眼看进不去大门,沈峥暗暗挪了挪手肘碰碰杨望。杨望当即领会,挺胸擡头,大大方方朝圆觉作了个揖:“老师父,我瞧您这寺庙历史悠久,殿宇之内是不是常有年久失修的地方啊?”

圆觉道:“施主说的是,小庙建在江畔,水气蒸腾,尤其春夏交界时节,房梁墙体很容易返潮,时常需要修缮。”

沈峥推波助澜:“修缮得花不少银两吧?”

“施主说的是。小庙建山上,平时香客不多,只有佛节才能筹到一些善款。”圆觉朝凌氏合掌:“多亏凌施主乐善好施,小庙今年才得以将墙重新粉刷一遍,可惜佛像年久失修,明年还要再四处筹款来重塑金身。”

杨望一听就乐了:“还等明年干嘛?这功德我做了!”

圆觉擡起灰眉,不可置信地打量他。杨望从腰间一大串琳琅满目的挂饰上随手扯下一块玉坠子扔给他。

“我身上没带那麽多现银,这个你拿去换钱,足够将大殿推倒重建。至于佛像,找名匠再造几尊就是。”

那是一块质地细腻的羊脂白玉,市面上这样一块白玉可换置良田百顷。无量寺从未收到如此巨额的善款,圆觉用满是老茧的拇指摸了摸,恭敬地从怀里掏出一块干净的手帕包好,朝杨望深鞠一躬。

“阿弥陀佛,施主功德无量,贫僧替全寺上下谢过。”

“小事一桩。”杨望浑然不在意地摆了摆手,顺势虚拢拳头抵在唇边假装咳嗽:“哎,爬了一路,怎麽有点渴了呢?”

沈峥连忙轻拍他後背,附和道:“不知师父可否容我们进去讨碗茶?”

俗话说佛法不离世间法,圆觉刚收了善金,这回不好意思再拒绝,便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

凌氏先行进去,沈峥安排差役们在门口守着,也紧随过去。李常失反感佛教,本不想跟着,被杨望勾肩搭背拖了进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