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尸匠 > 第27章 窑口(第1页)

第27章 窑口(第1页)

第27章窑口

贾南庄手下的车夫干活十分利索。为了运送期间不被官府察觉,他们先是用火烘烤油桶上的火漆印,使其软化,再快速剥离。接着用炭灰和菜油抹在桶身,做出家用油桶的痕迹。不大一会功夫,就将三十三桶贡油处理完毕,绑好麻绳装进车里。

头车的老车夫不负责做重活,只管照顾领头马。此刻他正在给马喂干草,见贾南庄领着一对眼生夫妻走过来,不禁狐疑地皴皴鼻子。

贾南庄看出他的顾虑,擡手拍拍他的肩膀。老车夫略一点头,掀开车帘容沈峥和杨望上车。

从歙县到三阳镇要走一天一夜,若加上途中小憩或避雨的时间,或遇到关卡查验货物,需要绕路等情况,怎麽也得两天才能到。在这期间,沈峥和杨望必须无时无刻和许栋的人共度。要想做到滴水不漏,眼下只能少说话多观察。

一进车厢,四壁铺着浅色暖布,一切都收拾得井井有条,连晃动中垂落的布帘也压得妥帖整齐。案桌上还放了一套青白瓷茶具,空气中飘着淡淡茶香。

贾南庄面对二人坐下,哑着嗓音道:“家主与凌夫人是老相识,我也常和她来往,都是自家人。你们渴了就喝,饿了就吃,屙尿随时停车,不用拘束。”

他说的都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甚至到了粗俗的地步,和他车厢中的雅韵完全不搭。不过在沈峥看来,这是个好兆头,说明贾南庄多半相信了他们的身份,才会选择用最市井的语言和两个乡下小民沟通。

车厢不大,勉强容下三人,晃动间很容易磕碰到彼此。沈峥不愿意碰到贾南庄的膝盖,不动声色地往杨望那侧挪了挪。这时贾南庄从怀中取出一个瓷瓶,倒出两颗黑棕色的药丸,随後端起茶盏,仰头咽了下去。

沈峥嗅嗅鼻尖,闻到一股奇异的味道。

那是一种辛辣的味道,干烈直冲,吸进去鼻腔都变得热腾腾,想打喷嚏又打不出来。沈峥很确定这股气味是从贾南庄身上传来的,刚才她在擦鞋时就闻到了。

沈峥想起来,她曾为富户人家缝尸时,在後厨闻到过类似气味。当时的厨子说,那是他家老爷从船上带回来的舶来香料,名叫胡椒,一斤值十六两银子。

这就奇怪了,贾南庄一个负责取货的夥计,怎麽用得起这麽名贵的香料?

一旁的杨望也闻到了这股奇异的气味,连打了两个喷嚏。贾南庄察觉到,笑意温和,斟了一杯热茶递来:“清早凉,喝杯热茶暖暖。”

杨望从小受惯服侍,下意识接过茶盏,咕咚几口就喝了个干净。沈峥眼皮一跳,立刻扯住他袖子轻拍几下,低声道:“夫君,咱们怎好意思喝贾爷的茶?把茶杯弄脏了可怎麽办?”

“夫君”二字一入耳,杨望心中猛地一震,惊喜交加。惊的是自己刚才失了分寸,险些露了馅;喜的却是沈峥第一次开口唤他“夫君”,哪怕只是权宜之计,也叫他心头一动。可这份欢喜他不能表露,只得侧头瞪她一眼:“你这娘们懂什麽!贾爷赏赐,不喝就是不敬。”

话毕,杨望心头一咯噔,这番话说得有点重了,也不知道沈峥会不会不高兴。于是趁人不注意,悄悄掐了自己一把,算是给沈峥赔不是。

但这个小动作落在贾南庄眼里,却只当这穷小子色厉内荏,仗着自己那点小聪明,又娶了个漂亮婆娘,难免得意忘形。想必这种人就算闻出胡椒的气味,也不认得,于是语气愈发和煦:“都是自家人,杯盏你喜欢就送你了。”

杨望捏着茶盏,立刻露出一副捡便宜的谄笑模样,连连点头称谢,心里却大为鄙夷。

这盏青白瓷杯,釉面不均,色泽发暗,杯口还有一圈粗涩的釉斑,显然是仿的景德镇制式,不知是哪个窑口淘下来的次品,只不过样子周正,远看尚能唬人,却没法细看。

放在以往,若有人敢给杨望用这等货色品茶,他非得让那人顶着杯盏在大太阳底下晒上几个时辰不可。可如今不同,他现在只是押货的泥腿子,但凡一个不慎,肯定会影响为沈伯父复仇的计划,只好面上继续赔笑,手里却将茶盏往车厢角落一塞,懒得多看一眼。

车队沿着山路缓缓前行。天色阴了一路,好在没下雨,反倒是助车队提了速度。沿途经过两处关卡,沈峥本以为会严查,却不知为何,守卫只是敷衍扫了一眼,便挥手放行,一路上出奇得顺利。

就这样,车队一路顺风顺水,直到次日清晨,车轮碾过长堤,终于抵达三阳镇。

三阳镇不大,一条主街从镇口贯到底,两边铺子鳞次栉比,茶行丶药铺丶包子铺的叫卖声此起彼伏。镇子临水,设有码头,清晨货船往来频繁。码头南方,还有几座大宅,这些宅邸占了镇上最好的地段,青砖灰瓦丶气势逼人,一看就不是寻常百姓家。

窑场坐落在镇子背後的山坳里,一条窄路蜿蜒进去。车队越往里走,空气中的烟灰味越浓。直到进了窑,几座窑炉排开,红砖黑顶,烟囱正冒着热气,烈焰不间断地往外喷,空气里尽是灰土和瓷泥烘烤出的热浪。

窑炉前,几个工人赤着上身,皮肤黝黑,被汗水打得发亮,正在轮番往窑膛里添柴。一时间,劈柴声丶扇风声丶呼哧作喘声混成一片,火光映得他们的脸时红时暗。

杨望头一次到这种地方来,颇感新奇,东瞅瞅西看看,一刻不闲着。沈峥的关注点却不在此处。

透过火光和热浪,她瞥见几座主窑背後,有一片与四周格格不入的所在。

那是一块被篱笆围起的园子。围篱之内绿意蔓生,几株绿竹与芭蕉叶遮蔽了大部分视线,只能看到正中有几排小屋,屋檐低矮,窗户蒙着油纸。这一隅没有工人走动,也没有喊号扇风声,与周围形成鲜明对比。

园子外头靠着篱笆的一棵老槐树下,有三四个男子散坐着,或是盘着瓜子,或是斜倚树干打盹,看着像暂作歇息的小工,然而沈峥很快察觉出不对劲。

他们虽散漫,目光却始终不离园门;每隔一会儿便会轮流起身,在园子四周慢慢溜达一圈。就算旁边烧窑的工人来来去去,他们却从未被挡住视线,始终保持着对小门的观察。

在窑场,工寮通常会建在靠近外沿的地方,方便集中管理,且屋顶多用茅草铺盖,墙体也大多用泥坯垒就。这园子打造的虽算不上精致,但亭廊有致丶栽植讲究,不会是普通工人的住所。

沈峥暗猜,此处多半就是许栋的住处,得找个机会进去看看。

这时候,不远处一个小胖墩跌跌撞撞跑来。肚子一颤一颤,气喘如牛,脸红如虾。快到马车前,脚下一滑摔了个狗啃泥,气还没等喘匀,一个趔趄扑过来,扒住车沿:“贾。。。。。。贾爷!不好了,出事了!”

贾南庄掀开车帘,擡手道了声“停”。车队顿时缓下速度,身後几辆马车的车夫急勒缰绳。

“吴管家,出什麽事了?”贾南庄问。

吴庸道:“宛。。。。。。宛娥不见了!”

“宛娥?”窑场工人衆多,贾南庄显然不记得这麽一号人。吴庸连忙解释:“就是釉房里负责画坯施釉的女工,宛娥!您您去年亲自招。。。。。。招进来的。”

他说话有些磕巴,但贾南庄顿时露出恍然的表情。宛娥是去年新招的一批女工,巧手如画,勾勒出的花纹生动传神,所以被贾南庄放到釉房做活。这麽一个大活人,怎麽会不见呢?

贾南庄剑眉一凝,萌生出一个可怕的顾虑,他给前头的老车夫使了个眼色。老车夫立刻领会,下车疾步往绿园子的方向走,不一会儿回来复命,摇了摇头。

贾南庄的神情松快了些,同时语气变得不耐烦,吩咐吴庸再去找找。一个大活人不见了,难保不是躲在哪偷懒。

吴庸连连摇头还想解释,贾南庄不再理他,从怀中取出一张收执放在案桌上,拉开座下抽屉里取出一小盒朱砂,指腹一蘸,在空白处稳稳压上一道印痕,递给沈峥。

“有劳二位随我押货。货到款清,你们画了押就可以走了。”

沈峥接过收执,却不急着画押。她心里清楚,一旦画押,再想混进这里可就难了。刚才贾南庄明显因为女工失踪的事紧张,怕是与那处绿园子有关,可见整个窑场的关键就在那里。她必须谋求一个能进去的机会。

沈峥想到这,忽地捂住小腹轻声痛哼。

杨望迅速会意,赶快皱起眉头,满脸嫌弃地侧身避开:“我说你这婆娘,月事来了怎不早说?你这不是耽搁凌夫人的事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