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我凭化学在乱世茍活(穿书) > 第115章 谋划乾坤 这是我们共同的谋划萋萋(第1页)

第115章 谋划乾坤 这是我们共同的谋划萋萋(第1页)

第115章谋划乾坤这是我们共同的谋划,萋萋。……

明月从雕窗花格间倾撒而下,铺了一地的白。

与周遭的幽暗不同,城东一所小院内,灯火透亮。寂静的院角,偶尔传来一两声虫鸣,旋即消散在微凉的夜风中。

羽涅与琅羲对坐于一张圆桌前,中间摊开着一封关乎无数人生死,刚刚拟好的弹劾奏疏。

约莫一个多时辰前,她才从机衡府回来,便将与于桓恂这几天全部交谈的始末,一字不落地全都说给了琅羲听。

不止这些,就连几日前在东观阁她与皇帝赵云甫之间的那番对话,她也未曾隐瞒,坦然向琅羲和盘托出。

羽涅对让琅羲抛头露面,冲在最前面一事,内心过意不去。

但琅羲心里清楚,她既然已被宫中龙椅上的那位选作耳目,眼下身份敏感,如若再公然插手朝堂政事,这在一个多疑的帝王眼中,绝非乐见之事。

加上她跟李氏之间有仇怨横在中间,桓恂所提到担心皇帝怀疑她会“挟私报复”,不无道理。

因而在这件事,身为公主的羽涅不能明着掺和其中。

琅羲视线落在那封写好的奏疏上:“定州丶夏州丶凉州一带流民之乱,因金城郡灾情上下各级揣奸把猾所导致。希望这份奏疏……能够为那些不得已被逼落草为寇的灾民,讨回一份公道。”

“时至今日南殷蠢蠢欲动,北疆战事又未曾解决,要是内部出现动乱,这将会是令赵云甫最头疼的事。”

羽涅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咱们以‘动乱之名’请求朝廷剿匪,而不是直接状告李幸让赵云甫调查,给李幸一个声东击西,让他暂时放松警惕。也好让其他人不会觉得,咱们是针对李幸来的。”

不直接点名李幸,而是说匪患扰民,造成大量田地损失,当地民不聊生。这种迂回的打法,无非因为这样可降低被针对性报复的风险,避免一开始就被李幸视作眼中钉。

眼下朝廷以稳固大局为首要之务,若想推动事局,首当其冲应从危及安稳的症结入手。“贪污腐败”此法终究无法触达赵云甫这类深谙制衡之术的帝王心底的要害。若直接状告李幸,调查周期或许会无比长,有的是一些人在里头搅浑水,且可能因官僚推诿而搁置。

她们得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得要这份奏疏一上去,就能让赵云甫寝食难安,要速战速决。

常言道:话有三说,巧说为妙,与其直白陈说问题的“因”,不如直接将其酿成的“果”摆在明处,这般直观的冲击,远比阐述因这个过程更具撼动君心。

合上桌上的奏疏,琅羲道:“这些蠹虫也该清除了,唯有如此,才能为阿悔,为景仰,为跟他有同样遭遇的人报仇,为那些枉死的灾民雪恨。”

琅羲着重出声:“赵云甫这样的昏君,也不能久留。”

徐景仰之死,因在赵云甫不想自身做过的丑事被暴露在史书上。

在琅羲眼中,哪怕他是天子也必死。

但杀死一个帝王何其艰难,她们还得保证他死了,不会使天下大乱,让黎民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羽涅也是想到了这一点,她听着琅羲的话,思索道:“想要推翻一个气数将尽的王朝,说容易,是因为民心已散。说难,是咱们不能为达目的导致民不聊生。”

她目光沉静:“北邺的百姓,除了建安一带尚算安稳,周边各地早已怨声载道。仗一旦打起来,终究是要死人,咱们不能因以後的起事加剧百姓的苦难。虽没有不流血的争斗,但无论如何我想,我们都要把这份代价压到最低。”

她与琅羲之间,已将彼此心底真正的想法明白得一清二楚。

往日里,但凡身为小师妹的羽涅有冒险的念头,身为小师姐的琅羲总会出言劝阻,可这一次,她未发一语。

因为,羽涅早已将自己做出这样抉择的缘由,原原本本地说与她听过。

未来建安前,她们在怀远时,曾天真以为守好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便能在这世中茍全性命。

那时的她们,见多了世间苦厄,也伸手帮扶过许多人,直到厄运猝不及防降临到她们各自身上,她们方才领悟,个体再如何躲避,终究抵不过世道的倾轧,悲剧依旧无可避免。

羽涅从前总觉得,只要自己足够谨小慎微,足够与世无争,就能安稳活下去。可踏入这“吃人”的建安後,她才彻底明白,藏匿与退让毫无用处,脓疮必须被彻底剜除,病竈必须连根铲尽,这世道才能迎来真正的清明。

命运已将她推至洪流之中,唯有争先,做执棋的人,才能避免成为权力的牺牲品。

琅羲:“你想怎麽做?”

沉吟片刻,羽涅将自己连日来反复思量的计划娓娓道来:“待士族势力被铲除之後,须将其所侵占的土地尽数分发于民,以安民心。如此,方能稳住局势,不乱根基。”

她要稳住根基的原因不难猜测。南殷要是北伐,两头开战再加上内乱,势必造成万民涂炭,祸结衅深。

内忧外乱,到时局势就难以掌控,因此,稳住根基是必须要做的事。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在赵云甫驾崩之前,拥立一位新君,但绝不能是皇太子。”她接着说。

琅羲深知她为何不选太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