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青衿负雪,执手山河 > 民间疾苦直言进谏(第1页)

民间疾苦直言进谏(第1页)

民间疾苦,直言进谏

初夏的风裹挟着燥热,吹遍大靖南方的土地。连续三月无雨,河床干涸龟裂,稻田里的禾苗枯黄倒伏,原本肥沃的土地化作一片焦土。逃难的百姓扶老携幼,沿着官道艰难前行,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孩童的啼哭与老人的叹息交织在一起,触目惊心。

消息八百里加急传回上京,金銮殿内气氛凝重。皇帝看着奏报上“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的字句,眉头紧锁:“衆卿可有良策?”大臣们纷纷献策,有人主张开仓放粮,暂解燃眉;有人提议减免赋税,休养生息;也有人建议移民就食,缓解灾区压力,争论不休却难有定论。

“陛下,臣有话要说!”沈承佑从衆臣中走出,躬身行礼。他虽身居翰林院编修,资历尚浅,却因此前多次上书言事切中要害,已让皇帝另眼相看。此刻他面色凝重,目光坚定:“诸位大人所言皆为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不少老臣面露不悦,暗忖这少年郎太过轻狂。沈承佑却不为所动,继续说道:“开仓放粮只能解一时之急,若灾情持续,粮仓亦有告罄之日;减免赋税虽能减负,却无法解决土地缺水之根本;移民就食更是劳民伤财,易生祸乱。”

皇帝颔首:“依你之见,当如何?”

“臣以为,当分三步走!”沈承佑声音铿锵,“其一,即刻调拨粮草,设粥棚于灾区要道,严禁官员克扣,确保百姓有饭吃丶有水喝;其二,组织军民兴修水利,疏通旧有河道,开挖新渠,引远山活水灌溉农田,从根本上解决缺水之困;其三,严打囤积居奇之徒,规范粮价,同时鼓励富户捐粮,给予嘉奖,凝聚各方力量共渡难关!”

他话音刚落,便有御史站出反驳:“沈编修太过理想化!兴修水利耗时耗力,灾区百姓早已饥寒交迫,何来人力?”

沈承佑早有准备,从容回应:“大人此言差矣!灾区百姓虽困苦,却盼着能重返家园丶重建田地。朝廷可承诺,参与修渠者每日供给口粮,灾後减免其三年赋税,百姓必愿出力。臣愿主动请缨,前往灾区督办此事,与百姓同甘共苦!”

他的话条理清晰,切中要害,既兼顾了当下救济,又谋划了长远治理,让原本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哑口无言。皇帝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却有担当的臣子,想起沈清辞当年的风骨,心中欣慰,当即拍板:“准奏!沈承佑,朕命你为赈灾副使,前往南方灾区,协助正使落实各项举措,朕赐你尚方宝剑,可先斩後奏,严惩贪腐渎职之徒!”

“臣遵旨!”沈承佑跪地领旨,眼中满是坚定。他深知此行责任重大,却也明白,这是践行祖父与父亲教诲丶为百姓办实事的绝佳机会。

离京前夜,沈念卿将一把祖父留下的折扇交给儿子,扇面上“为民请命”四字墨迹依旧清晰:“承佑,此去艰险,既要救济百姓,也要提防人心险恶。记住,为官者当以百姓为重,纵使前路荆棘,亦不可动摇初心。”

沈承佑接过折扇,郑重颔首:“爹放心,儿子定不辱使命!”

次日黎明,沈承佑带着朝廷调拨的粮草与文书,踏上前往南方的路途。他深知,一场关乎万千百姓生死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