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纷争,坚守初心
南方灾区的日光灼人,沈承佑带着朝廷赈粮与文书,一路晓行夜宿,抵达灾区首府时,官服已被汗水浸透大半。他未及休整,便直奔府衙清点粮仓,却发现账册与实际存粮相差甚远——前任官员竟借着赈灾之名克扣粮草,大半粮米已流入私囊。
“大胆!”沈承佑按捺怒火,取出尚方宝剑置于案上,“陛下赐我先斩後奏之权,尔等竟敢中饱私囊,置百姓生死于不顾!”他当即下令锁拿涉事官员,张贴告示追缴流失粮米,同时敞开粮仓设粥棚,让逃难百姓终于喝上了热粥。
接下来的日子,沈承佑吃住都在工地。他亲自丈量河道丶规划渠线,与百姓一同扛锄头丶挖泥土,手掌磨出厚茧也毫不在意。百姓们见这位京城来的年轻官员毫无架子,纷纷主动参与修渠,原本涣散的人心渐渐凝聚。短短两月,三条新渠顺利贯通,远山活水引入干裂农田,枯黄的禾苗竟抽出新芽。
灾情缓解的消息传回上京,朝堂上下一片赞誉,却也刺痛了某些人的眼睛。那位曾在朝会上反驳沈承佑的御史,暗中联络了几位与被查官员有牵连的大臣,意图扳倒这个风头正劲的少年郎。
再次上朝时,御史率先出列,躬身弹劾:“陛下,沈承佑在南方灾区虚报灾情丶贪污救灾物资!臣已查明,他私吞朝廷拨下的粮草,用以笼络人心,其心可诛!”
皇帝闻言,眉头微蹙。他深知沈承佑的品性,却也忌惮朝堂派系之争,遂问道:“沈承佑,此事是否属实?”
沈承佑从容出列,神色坦荡:“陛下明察!臣在灾区所作所为,皆有账册可查丶百姓可为证。所谓虚报灾情丶贪污物资,纯属无稽之谈!”
“陛下,臣有证人!”御史立刻传唤了几位被他收买的灾区商人,“他们亲眼所见沈承佑将粮米据为己有!”
谁知那几位商人一上殿,便跪地叩首:“陛下冤枉!沈大人在灾区公正廉洁,不仅如实发放粮草,还严惩了囤积居奇的奸商,我等方能正常经营。御史大人逼迫我等作僞证,臣等不敢欺瞒陛下!”
御史脸色骤变,厉声喝道:“你们……你们竟敢反水!定是被沈承佑威胁了!”
“大人休要血口喷人!”沈承佑目光锐利,直视御史,“你与被查的贪腐官员素有往来,如今他们落网,你便想栽赃陷害于我,掩盖自己的罪行!陛下,臣这里有御史与涉案官员的书信往来,足以证明他们相互勾结!”说罢,他呈上一叠书信,墨迹与印章清晰可辨。
铁证面前,御史面如死灰,再也无法辩驳。皇帝见状,龙颜大怒:“大胆御史,竟敢捏造事实丶陷害忠良!来人,将他拖下去,打入大牢严加审讯!”
殿内大臣们无不心惊,看向沈承佑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敬畏。这个年轻的官员,不仅有为民办事的才干,更有直面构陷的勇气与智慧。
退朝後,沈念卿在宫门外等候儿子,见他出来,欣慰点头:“承佑,你做得好。朝堂之上,最难得的便是坚守初心,你没有让爹失望。”
沈承佑握着手中的“为民请命”折扇,掌心温热:“爹,祖父当年面对奸佞构陷,亦是这般刚正不阿。儿子只是循着先辈的足迹前行,不敢有半分懈怠。”
夕阳洒在父子二人身上,拉长了并肩而行的身影。沈承佑深知,这只是朝堂纷争的开始,但只要守住“为民”的初心,行得正丶坐得端,便无惧任何风风雨雨。